第一章 上古歌謠和神話傳說
第一節 上古歌謠
識記:
①《尚書·堯典》、《呂氏春秋·古樂》、《詩大序》中關于上古歌謠的論述.
《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毛詩大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彈歌》、伊耆氏《蠟辭》和《周易·賁卦》六四爻辭.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制造弓彈打獵的生活情狀)
伊耆氏《蠟辭》: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咒語)
《周易·賁卦》: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筮辭)
理解:
①上古歌謠的產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
原始歌舞的產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②原始歌舞詩、樂、舞合一的綜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現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創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第二節 神話傳說
1.神話及其產生
識記:神話的性質.
1.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 .
3.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社會)并征服自然(社會)的愿望.
4.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產物.
理解:神話的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宗教起源說.
勞動起源說認為神話伴隨著初民的勞動生活而產生,宗教起源說指實為神話產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動.
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內容總是反映著勞動生活,初民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漫長時期的勞動生活有直接關系,勞動生活是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根本條件.
宗教起源說: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觀念,產生于他們對生活的最初思考,這便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當他們從崇拜敬畏,變而為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也就產生了.神話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極大聯系.
簡單運用:神話與傳說的區別.
1.一般說來,神話的產生要比傳說早;
2.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3.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傳說則內含著人間的行為準則.
在實際的存在形態上,每一個神話系統中往往都是神話和傳說交織并存的.
2.我國神話的主要特征
綜合運用:
①中國神話的特征
(1)不論是以戰勝自然力為主的神話,還是以戰勝人間罪惡為主的神話,都緊緊地圍繞著人的生存這個主題;
(2)神話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滿著激揚的斗志、神異的能力和英雄氣概;
(3)熔鑄著濃烈的情感,塑造了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
(4)神話是一種集體創作,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不斷變化和成型.
②神話對后世文學發展的影響.
(1)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后世文學的發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話所開創的為人生的主題,事實上成了我國文學發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話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展.
(2)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后世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