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需要.
需要:對對象的欲求稱為需要。它是有機體對延續和發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觀條件的反映。這種反映以主觀的愿望和意向的形式表示出來。需要以有機體的缺乏或過剩狀態引起,通常以生理變化為基礎。.
需要的種類:.
1.從需要產生的根源看,可把需要分為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自然需要又稱生理需要,這類需要以生理活動為基礎,與生存和種族延續活動密切相關。社會需要指一切以非生理為基礎所形成的需要,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逐漸習得的,因此又叫獲得性需要。
2.根據需要所指向的對象的性質,又可把需要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質需要是指個體對物質文化對象的欲求。精神需要又可稱為心理需要,它所指向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它表現為對精神文化的欲求,對掌握社會意識產品的欲求。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觀點:理論(略)示意圖:馬斯洛需要層次示意圖由下至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觀點:
1、從進化的角度看,層次越高的需要出現得越晚。
2、需要層次越高,與生存的聯系越小,它們的滿足與生存需要沒有直接關系,但高層次需要更能反映出人類的特征。
3、當較低層次的需要能夠得到持續不斷的滿足時,個體才受到高一級需要的支配。
4、當所有的低層次需要都能得到持續不斷的滿足時,人才能受到自我實現需要的支配,他認為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真正的自我實現的境界。
第二節:動機
動機: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一定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過程。環境中能引起動機的物體或條件的作用稱為誘因。
動機是需要、驅力、誘因、情緒等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或途徑了解動機:①生物學的②社會人格③認識。
好奇心引發的行為通常表現為下列3種方式 (或好奇心的表現有哪些?):1.感官探索;2.動作操作;3.口頭詰問。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