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感覺的一般概述
感覺:是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對適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
差別閾限:心理學家把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做差別感覺閾限,簡稱差別閾限。
差別感受性:是覺察出同類刺激物之間最小差別量的能力。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之間成反比關系。
韋伯定律(德國):
差別閾限隨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差別閾限與原刺激量的比例是個常數。用數學公式表示,即K = I / I.I 代表差別閾限,I 代表原刺激量(由稱標準刺激強度)。K 是小于1的常數,又叫韋伯分數。這個公式就是所謂的韋伯定律。韋伯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費希納定律(德國):
費希納(德國)提出一個公式:S = K logR,其中S 為感覺,R 為刺激強度,K 為常數。感覺的大小同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刺激強度按幾何級數遞增,而感覺強度按算術級數遞增。這一規律稱為費希納定律。費希納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感覺的種類:1 - 外部感覺 2 - 內部感覺 3 - 痛覺
外部感覺: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感覺屬于外部感覺。(包括:視、聽、嗅、味、皮膚覺)
內部感覺:接受有機體內部刺激,反映身體的位置、運動和內臟器官的不同狀態的感覺,稱為內部感覺。 (包括:運動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
痛覺:由傷害性刺激作用與身體所引起的感覺。痛覺遍布全身的皮膚和所有組織中,是有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機能。
第二節:視覺
視覺的適宜刺激,為波長380 - 780 納米之間的電磁波。宇宙中這一部分電磁波叫光波。
簡答:視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視細胞層包括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它們的形態結構、機能和分布各不相同。
視桿細胞呈柱狀,密集在網膜的邊緣。視桿細胞對偵察大物體的存在、對運動的客體有較高的感受性,對弱光反應敏感,但不能感受顏色、強光及物體的細節,是暗視覺器官。
視錐細胞呈錐狀,密集在中央凹附近,專門感受強光和顏色,能分辨物體的細節,是明視覺器官。
顏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總稱。實際是人對各種可見光波的主觀感覺。我們通常所說的顏色是指彩色。
色覺缺陷:指辨色能力異常。一切色覺異常的人,按照他們辨色能力的缺損程度分為,色弱、局部色盲 和全色盲。
顏色有明度、色調、飽和度三種基本特性。由光波的強度(亮度)、波長、和純度的物理性質決定的。
1854年,格拉斯曼 把顏色混合現象歸納出3條定律:補色率、中間色率 和 代替率。
色盲一般是隔代遺傳,多為先天性。父親色盲通過女兒遺傳給外孫,女兒本身并不色盲,僅是一個傳遞者,如果父親和外祖父都是色盲,才會出現第三代女色盲,但這種幾率不多。
第三節:聽覺
頻率在16 - 20000Hz 的聲波是人耳的適宜刺激,在這一范圍之外的次聲波及超聲波是人耳所聽不到的,是非適宜刺激。
在聽閾范圍內,通常對1000 - 4000 Hz 范圍內的中高頻聲音特別敏感,對這一頻率范圍內較大強度聲音的耐受性也較高。
老年人對高頻聲音的感受性明顯下降。
聲波的物理特質是頻率、振幅和波形。聽覺得因高、響度和音色均是對聲波的物理性質的主觀反映。
聲波的傳導途徑:空氣傳導、骨傳導。
第四節:其他感覺
酸、甜、苦、咸是四中基本感覺,舌尖對甜、舌根對苦、舌兩側對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知識點-茅盾
09-24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