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管理
進入20世紀以來,管理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現,并為人們所重視。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歸結為有先進的管理、不僅國家與政府需要管理,各類社會組織如企事業、醫院、部隊、學校和幼兒園等都需要管理。管理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既有對事務、對人的管理,也有對錢財物品的管理,還有對時間、信息等的管理。管理是社會組織的職能,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決定和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管理?
馬克思對管理這一社會現象曾做出過深刻的分析。管理作為人類社會任何發展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其根源在于生產的社會性。“管理是社會共同勞動的產物”。人們為了有效地進行社會生產,就需要有協調每個個人及其活動的機構和人員,也就是說必須有管理。
馬克思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一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并且指出,“單個勞動者的力量的機械總和,與許多人手同時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舉重、轉絞車、消除道路上的障礙物等)所發揮的社會力量有著本質的差別——這里的問題不僅是通過協作,提高了個人的生產力,而且是創造了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本身必然是集體力。’”這是一種“新的力量”,一種“擴大了的生產力”。
從以上馬克思對管理一般本質的揭示,并綜合其他有關論述,我們可以看出,管理包含著以下含義或特性:
1.管理是對社會組織而言,是社會共同勞動的必然要求;
2.管理的主要職能是協調各有關個人的活動,以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所產生的一般職能,如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使個人的努力與組織的目標相一致;
3、管理是實現預定目標的行動,管理的核心是人與人的行為;
4管理的額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約的各個人的活動產生一種集體力量或社會力量,即1十l>2。
這里、我們試對管理作這樣的表述:
管理是指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則,使用各種管理手段,通過組織、指揮、協調各個受分工制約的不同個人的活動,創造出一種遠比個人活動力量總和要大的集體力量或社會力量,從而高效率地達到一個組織的預定目標所進行的活動。)
簡單地說,管理就是通過協調不同個人的行為,以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去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
70年代末,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實施,在全國掀起了加強管理的熱潮。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薄弱、人口眾多、資源短缺,要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注重對管理的研究和學習,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
二、管理具有兩重性
管理同時兼有有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資本主義企業管理時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孤立生產者的獨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不過它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凡是有許多個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系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工場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這是一種生產勞動,是每一種結合的生產方式中必須進行的勞動?!?
“另一方面,完全撇開商業部門不說,凡是建立在作為直接生產者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的對立上的生產方式中,都必然會產生這種監督勞動。這種對立越嚴重,這種監督勞動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
管理的自然屬性表現為管理具有合理組織生產力(指揮勞動、協作勞動)的職能。這是由共同勞動的社會化性質所決定的,是進行社會化大生產和組織勞動協作過程的必要條件。管理的這一職能或屬性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是存在的。
管理與人類社會同生共存。即使遠古社會,也有專人對集體的共同勞動進行分工、分配、從事保管等事情,以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專門的管理部門與管理者,管理成為社會勞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特殊職能。有效的管理能以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組織的目標,具有“放大倍率”,因而,管理就是生產力。
管理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為維護和發展生產關系(監督勞動)與上層建筑的管理職能。管理總是同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相聯系的。管理反映一定社會形態中人與人的關系,管理的目的、范圍和內容,以及原則、方法等均取決于一定的社會形態的性質,取決于一定社會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關系。首先是經濟關系,性質不同的經濟關系,即所有制關系規定著管理特有的社會性質,決定著管理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即為誰管理的問題。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管理從來就是為統治階級,為生產資料的占有者服務的。
管理的社會屬性還表現在它受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與制約。人類社會的各種組織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處于具體的地域與民族中。不同的國家,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宗教傳統、思維方法等有著深刻的差異,管理也就有著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模式與風格。
管理的兩重屬性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是不可分割的。
幼兒園管理同樣具有二重性幼兒園工作是以育人為目的的社會共同勞動,需要周密的組織分工和協調指揮,要有專職管理人員和適宜的組織機構及必要的工作制度,并遵循科學規律,組織幼兒園教育與管理工作,提高共同勞動的效率、效益。這是其自然屬性。
同時,幼兒園教育與管理工作必須貫徹一定的教育方針,依據一定社會、國家對人才規格的要求實施教育,并通過建立園所領導體制與組織機構,以及處理管理與被管理關系的活動,實現國所的整體工作目標,體現出其與一定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的要求相聯系的社會屬性。
幼兒園管理工作要基于對管理二重性的正確認識,重視管理的自然屬性,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并堅持社會主義辦園方向,實施民主管理,優質高效地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奠定良好基礎。
三、管理的職能
社會中存在著形態各異的組織,這些組織的目標不同,組織管理的具體內容也就不同,表現為各自的管理特色。然而,盡管如此,各類組織的管理工作也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內容。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評論一個組織:“這個幼兒園管理得不錯”,“那個商店怎么搞的,太混亂了!”管理到底是做什么的,這正是現代管理學需要著力分析研究的問題。
管理職能指的是管理活動自身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作用,即管理工作應承擔和可能完成的基本任務,換言之,就是管理工作應包括哪些基本內容,管理這種“勞動”需要做哪些方面的事情。
管理職能是同協作勞動密不可分的,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越大,分工越細、越復雜,管理的職能作用就越重要。
管理職能即管理工作必須要做的事情有三項:計劃、組織和控制。這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職能。
(一)計劃職能
1.計劃職能的含義
計劃職能是指管理者為組織的未來確立目標和提出達到這一目標的方法、步驟的管理活動。計劃工作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做什么,二是怎么做。
制定計劃需要選擇和確立目標,規定任務、要在對環境條件等基本情況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資源,進而設計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和行動方案。
計劃是管理工作的基礎,是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職能。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媱澥枪芾淼牡谝灰兀M織的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如何實現這個遠景藍圖而展開的。
2.計劃與預測和決策
計劃離不開預測。計劃是設計和安排未來的行為;預測是對未來發展的推測或預見,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做出科學分析,預見發展趨勢、傾向,研究多種發展的可能性。計劃要以科學預測為基礎,做出正確決策。
計劃工作也是決策過程。決策就是做出決定。是為達到目標選擇行動方案的活動。在計劃過程中,無論是確定目標,還是選擇實現目標的方式或途徑,都有一個決策問題?!肮芾砭褪菦Q策。”決策通常需要經歷這樣的程序:擺明問題一收集資料進行預測——確定目標—一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論證和選擇最佳方案---付諸實施。
(二)組織職能
1.組織職能的含義
管理是對組織活動而言,組織工作是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管理的組織職能是指通過建立組織機構,確定各成員的職責,并協調相互關系,將組織內部各個要素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使組織成員協調統一行動去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
組織既指作為一種實體的組織機構,這是發揮管理效能的工具,同時,組織活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管理活動?!肮芾砭褪墙M織”,意思就是,經過一系列建立組織的工作與活動而產生了組織;這個組織再以其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動發揮作用,實現管理效能。因此,組織就構成了管理的基本內容。組織職能涉及組織機構體系和組織活動過程。
2.組織的特點
(1)整體性。組織是一個依一定關系構建起來的有機整體,它將處于分散狀態的人群、事物等集合在組織的總體目標上。
(2)紀律性。組織活動有制度規范.組織是靠紀律來約束各個組成部分或各成員的行為。
(3)放大性。組織的力量大于各個分散狀態人群力量的總和,組織具有凝聚力,能發揮“團隊精神”,這是在統一指揮下,組織成員協調一致努力而形成的集體力量。
(4)目的性。組織的存在是由于它有明確的目標,組織是在共同目標下,統一指揮、統一步調、分工協作的集合體。
(三)控制職能。
1.控制職能的含義
控制職能是指用一定的標準檢查實際工作情況,以保證執行過程和工作結果符合計劃要求的過程。一般是通過檢查評價和督促,發現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糾正,以便順利地實現目標和計劃的管理活動。
“管理就是控制。”控制職能貫穿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沒有控制,計劃和組織就不能發揮作用。
2.控制的要素
控制工作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二
一是為實際工作確立標準,規定出具體明確的目標、指標和工作標準。一方面可以指導努力方向,同時提供衡量比較的依據和準繩。
二是用標準來對照衡量實際工作。要及時獲取有關工作執行情況的準確信息,依據標準對照評價。
三是采取措施糾正偏差。
控制三要素相互關聯,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循環過程。
管理的這三個基本職能即計劃、組織、控制,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在管理實踐中,通常是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任何一項職能出現失誤,都會影響其他職能作用的發揮。管理者就是通過計劃工作、組織工作和控制工作來實施管理,發揮領導作用的。
事實上,最早提出管理職能概念的是法約爾。他認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活動的五項基本要素也就是管理的五種職能,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
以后,其他管理學者又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管理職能進行了劃分。如美國人古利克把管理職能劃分為七項: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和預算;又如,美國人戴維認為,管理有三項基本職能;計劃、組織、控制;美國管理學家高茨也將管理職能歸為五項: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和控制。各家對管理職能看法不盡相同,最多的有“十要素”論,最概括的則為一要素”論。仔細分析各家說法,對管理必須做的計劃。組織、控制這二件事有著較一致的看法。因而我們把計劃、組織、控制作為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內容。
管理是對社會組織而言,協調是主要職能,是關鍵。通過協調,使個人的努力與組織的目標相一致。協調活動是任何有組織的活動所必需的,是組織職能的組成部分,往往井稱為組織協調;它包括人與人的協調,物與物的協調,人與物的協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協調。管理者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與方法,使組織成員間、組織各部分之間、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協調,從而相互配合、協同一致,高效地實現組織目標。不僅如此,計劃工作和控制工作中協調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梢?,每一項管理職能都要進行協調,都是為了協調。因此,我們不把它看做是單一的、獨立存在的管理職能。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法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第一章)
09-12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