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目的☆☆☆
1、根本的價值取向(根本目的):美育把培養感性與理性和諧統一的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這不僅使它與現實相疏離而接近于理想,從而與其他教育形式明顯地區別開來,同時這種理想性品格又決定了它必須依存于審美活動,把審美 活動作為自身存在與發展的豐厚土壤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2、美育是一種愛美的教育,愛美是人的天性,當人按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使自然取得符合他的目的形態,他就感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娛樂。審美教育要培養人們對于美的熱愛,從而到滿意和愉快,從而產生了美感。人類創造性是和人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分不開的。
3、美育著重于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練、鑒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造力得到培養,最終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蔣孔陽認為:美育就是在德、智、體三育之外,給人以多方面的教育,使人全地發展,從而在內在的人格和外在的形象 兩方面,都達到完美的境界。
4、美育與審美活動是一種同源共生的關系:作為教育形式的美育,究其實不過是把審美活動本身就內在包含若的教育功能自覺地加以深入開掘,有效組織,充分利用,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而已。因此,我們為審美教育設定目的,并不是要從外 部強加給審美活動,從本源上看,這種目的內在地就屬于審美活動。審美教育的目的與審美活動所追求并形成的價值根本上具 有同一性。這樣,我們如何理解審美教育的目的,實質上也就成了應如何理解美的問題。
5、審美與人生境界的關系:審美活動是人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極其豐富復雜的人生實踐中必然會與世界形成各種各樣的關系,并在心靈上也必然會達到不同樣式的生存狀態、生成不同層次的人生境界。審美境界便是人生境界中比較高層 次的一種。各種人生境界的生成,一方面必須依賴于以使用和制造工具(科學技術)為主導的現實生產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另一方 面又必須依賴于人對自然、社會不斷認識(智慧)所積淀而成的精神文化,審美的境界就是人類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之間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由沖突而和諧,最終凝聚而達到的一種現實狀態。
6、如何成為審美的人:
(1)所謂審美的人,是具有敏銳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態度、完善的心理結構、 豐富的個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理想追求的人。
(2)”審美的人“是人的一種人生境界或生存狀態。它不可能是天然 形成的,而是現代教育的產物。
(3)只有在接受智育、德育、體育的同時接受過良好美育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審美的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4年4月浙江自考醫學倫理學復習資料: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原則之公正原則
11-2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英語閱讀(二)詞匯復習資料:UNIT-41
09-302022年浙江自考《軟件開發工具》實踐考核復習資料三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