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個性心理結構
個性心理結構的基本原則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個性心理結構的最高指導原則。在這個總原則下,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具體原則:
首先,把人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人。
其次,個性結構的整體性原則。
再次,個性結構的動態性和靜態性相結合的原則。
最后,結構的穩定性和可變性原則。
個性心理結構的狹義結構:這是對多種多樣的心理現象進行分類時所確定的個性心理結構。在我國通常把心理現象分成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心理現象心理過程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
情感過程——人對現實態度的體驗,包括情緒、情感、情操
意志過程——人在改造客觀世界時克服困難,完成任務時的心理過程
個性心理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
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等
個性心理結構的廣義結構:這是從人的本質出發,把個性看成是受社會制約的人的個性,也就是說個性標志著人的整個精神面貌。
廣義的個性結構包括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自我調節系統五個基本方面:
第一,個性傾向性。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的動力系統,它以積極性和選擇性為特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不同成分。
第二,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心理特征指在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第三,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這些心理現象之所以稱之為心理過程,是因為它們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它以流動、變化為特征。
第四,心理狀態。心理狀態是指在當前一刻相對穩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機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在大腦皮層中進行的興奮和抑制活動的獨特的暫時狀態,它影響著人所進行的各種活動。
第五,自我調節系統。自我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它在心理結構上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三個方面。
心理狀態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它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狀態本身就意味著不斷變化。
第二個特點是,它具有直接現實性。
第三個特點是,即心理狀態范圍的廣泛性。
心理狀態在個性結構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它作為心理活動的效應和背景而存在。一切心理活動都發生在它的上面。
其次,心理狀態是個性心理特征存在的直接狀態,個性心理特征只不過是從人的不斷變化的多種多樣的心理狀態中抽象出來的穩定的經常的東西。
再次,心理狀態是心理過程向個性心理特征轉化的中間過渡環節。
弗洛伊德的個性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在治療和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基礎上,創建了精神分析學派。
他的個性心理學理論包括個性結構理論、個性動力理論、個性發展理論三個部分。
一、個性結構中的無意識假說
弗洛伊德把無意識現象提到主宰心理活動的高度。他認為,無意識“才是精神的真正實際”,“是心理活動的主宰”。這種思想貫穿到包括他的個性結構理論在內的整個個性理論之中。
弗洛伊德以無意識為核心,把意識分成無意識——前意識——意識三個層次。
二、個性結構的三種成分
弗洛伊德把他的無意識假說貫徹到個性結構之中。他分個性結構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成分。
本我是個性結構的基本因素,是最原始的,與生俱來的非理性因素,是一些本能、欲望,如饑、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為主。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進行操作。
自我是在個體出生后,從本我中逐漸分化發展起來的。自我按現實原則進行操作,自我有認識、綜合、執行三種機能。
超我是通過父母教養把社會規范、道德準則、價值判斷內化的結果。它是個性的道德、良知、良心、理性等側面。
對弗洛伊德的個性結構論簡評:
弗洛伊德的個性結構是以本能為核心構成的。他把本能當成個性積極性的源泉,認為人的所有內部沖突都是本能沖動之間的無意識斗爭,人類各種文化形式和復雜的個性行為都是本能活動的結果。雖然他也提出道德意識對本能的控制作用,但在他筆下的道德意識只不過是為了使本能潛伏下來,在順應社會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他對個性結構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關系的描繪就是這種沖突的模式。這種把本能當作個性結構中至高無上的天然作用力量的觀點,是反社會的,是反對人的意識在個性結構中的能動作用的,是不科學的。
當然,不能由此就完全抹煞弗洛伊德的成就及其理論的歷史意義。
首先,弗洛伊德對個性結構作了系統的研究,從而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其次,弗洛伊德不僅研究心理現象的表面價值,而且深入探討富有深遠意義的精神根源,追究內部動機價值。
勒溫的個性結構理論
勒溫把個性結構分為邊緣領域和內部領域兩大層次。
盧特卡爾和萊爾喜的人格層理論
盧特爾認為人格作為整體結構可分為五層:一為生命層,二為植物層,三為情緒層,四為人格層,五為自我層。
萊爾喜提出人格的二層次理論,他把人格分為“基礎層”和“上層建筑層”。
建構論——人格結構的認知理論
凱利在1955年出版了《個性結構心理》,創立了建構理論體系。凱利把認知當作個性發展的首要因素。
所謂建構既包含有對事物進行整理分類,記下行為過程的意思,也有解釋世界,預測事件的意思。每一個建構都是一種思想、一種觀點、一種見解。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建構系統。凱利認為建構就是模式或樣板的別名。
依據凱利的思想,建構有三個特點:
其一,凱利的“建構”概念是以能動性為特點的;
其二,凱利的建構概念是具有理性特點的;
其三,他的建構理論是以經驗為基礎的。
建構的分類:(建構的成分及其組織)
一、 從建構的作用方面劃分:
1. 核心建構和外圍建構.
2. 可滲透性建構和非滲透性建構.
3. 緊縮性建構和松散性建構.
二、 從建的表達方式方面劃分:言語建構和前言語建構。
三、 從建構排列層次方面劃分:管轄建構和從屬建構。
建構的原則:
1、 解釋性原則,
2、 個別性原則,
3、 共同性原則,
4、 兩分法原則,
5、 組織行為原則,
6、 選擇原則,
7、 范圍原則,
8、 調整原則,
9、 社會性原則。
動機圈理論是一種個性動力結構理論,彼得羅夫斯和科孔列夫等心理學家的著作中都有論述。他們認為動機圈是一個復雜的構造,它是以動機——需要區為中心,在它的周圍排列著地位不同的各種各樣特征的完整結構。這些動機系列可以按內容、隨意性、自覺調節水平劃分,也可按穩定性的程度或占優勢的程度劃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