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會再生產與經濟增長
【重點、難點】
一、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相互關系
二、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的實質及保持其協調的意義
三、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四、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意義
【考核知識點】
1、怎樣理解國民經濟比例關系及其實質?
答:國民經濟中的各種比例關系,實質上是把社會總勞動(包括物化勞動與活勞動),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的反映。在一個社會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如果能夠自覺地保持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的協調與平衡,則社會總勞動就可得到有效利用,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功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反之,如果比例關系失調,則會造成社會勞動的浪費,經濟效益低下,阻礙社會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2、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有何聯系與區別?
答: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或產值)和勞務總量的產出增長,它反映的是國民經濟的量的變化。經濟發展除包含經濟增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方面的變化,如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收入結構、消費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等等。此外,經濟發展還包括生態平衡的保持、環境質量的提高、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生活狀況的改善、以及貧困落后狀態的減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質的變化。所以,經濟增長是著重反映國民經濟數量變化的概念,而經濟發展是既反映國民經濟的數量變化,又反映國民經濟質量變化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經濟增長,不可能實現經濟的發展。
3、內涵式擴大再生產與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答:擴大再生產從其實現的方式來看,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種類型。一般來說,外延擴大再生產是指在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不提高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擴大生產場所,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數量,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大再生產是指依靠生產資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過生產資料質量的改善,技術的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擴大生產規模。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并不必然排斥生產技術和勞動效率的提高。在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較低的條件下,擴大再生產一般是以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而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生產資料使用效率不斷提高的條件下,內涵擴大再生產在擴大再生產中所占比重會隨之不斷提高,并會逐步過渡到以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
4、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答:各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總的來說,呈現出逐步優化升級、由低級向高級逐漸演進的趨勢。
(1) 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制造消費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制造生產資料部類所占比重逐漸上升。
(2)農輕重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工業中的輕工業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
(3)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代替,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
(4)生產要素密集型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益發展。
(5)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5、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意義
答:(1)任何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礎。如果經濟增長速度為零或負增長,社會就很難取得進步。(2)經濟增長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物質資料生產和勞務發展變化的速率。(3)經濟增長速度的表示,它通常以一定時期內的生產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總量指標的增長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長率來表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十章
09-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