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同群體的心理衛生
學生中的心理衛生問題,與學習密切相關的三個問題——考試焦慮、厭學情緒、學校恐怖癥。
1、 考試焦慮:心理學研究表明,考試引起適度的焦慮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心理潛能和生理能量,全力以赴地進行考試,使自己的學識得以充分發展。但少數學生可因過度情緒緊張而出現焦慮,從而影響考試的發揮。這種情況稱之為“考試焦慮”。
A、 考試焦慮對臨場發揮的影響,一是不良情緒對腦功能的抑制作用;二是因震顫和運動不安,手不停地抖動。這類嚴重的考試焦慮通常稱為“怯場”。
B、 處理考試焦慮有以下要點:1、正確認識考試的作用。考試只是衡量學習效果的手段之一,成績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別外,對考試成績的期望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可過高,否則就會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容易出現焦慮。2、認真制定學習和復習計劃。3、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身體健康。4、學會自我暗示和放松。5、尋求專業人員幫助。(簡答)
2、 厭學情緒:
A、 產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是:1、教師教學效果不好,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教師責任心不強,在教學時隨便應付,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得不到老師和家長在學業上的有效幫助,學習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最終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3、一些文化不高且有偏見的父母,認為孩子讀書花錢不劃算,不如早點參加工作或做生意賺錢,這種觀念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B、 要消除厭學情緒首先應讓學生意識到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其次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最后,老師應該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簡答)
3、 學校恐怖癥:是指學生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外部原因,只因本人心理上的原因,而對上學表現出高度的恐懼和不安的現象。學校恐怖癥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較為多見。
A、 產生學校恐怖癥的原因主要有:1、遺傳素質。患學校恐怖癥的兒童,家族中往往有精神痢疾、病態人格、適應能力不強等疾病史。2、家庭因素。父母或其他親人過分溺愛,使孩子養成強烈地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父母不和、離婚或親人突然死亡,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因而變得十分退縮。也或者是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孩子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逃避現實。3、學校因素。教師過分嚴厲,對學生的某些缺點采取諷刺挖苦或簡單粗暴的做法;同學之間不和睦,關系緊張,在校時被其他同學欺負,學習成績不好,考試失敗等均可使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心理而拒絕上學。
B、 對學校恐怖癥的矯正應以心理治療為主。治療時需要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重點是改善家庭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家長和教師對患者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適應外辦環境,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集體活動,多與伙伴和同學交往。
維護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與措施。(簡答/論述)
1、 減輕學生負擔,注意用腦衛生。我們應該教導學生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注意用腦衛生,并且應適當地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使緊張刻板的生活得到調節。
2、 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師生關系是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關系,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響。
3、 正確對待考試,克服考試的消極作用。為克服考試的消極作用,應注意以下問題:
A、 考試不可過多,不要出偏題、怪題,不搞突然襲擊。
B、 不以一次考試分數評價學生,要結合平時的一貫表現,德智體全面衡量。
C、 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微小進步,充分肯定并給予積極鼓勵。
D、 重大考試前要科學地組織復習,搞好輔導,切勿施加考試壓力。
E、 對考試不佳的學生或未能做出的題目,要幫助分析原因。
4、 積極開展學校心理工作。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學前教育史學習筆記:史前社會幼兒教育的方法
12-0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30年代文學小說創作
09-24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中國現代文學史》-解放區文學概述
09-2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20世紀文學概述(三)
12-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