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眾心理分析
第一節
一、知覺公眾的概念
知覺是大腦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實的整體反映,是在感覺在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思維的“窗口”,為思維提供感覺信息。由于知覺帶有主觀隨意性,人們對客觀事實的知覺經常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變形或歪曲的現象,造成的原因一是知覺的選擇性,二是知覺的偏見。
二、知覺的選擇性
1.知覺選擇性是指在知覺過程中,為清晰地反映對象,從許多事物中自覺的(主動地)或不自覺(被動地)選擇知覺對象的心理過程。
2.知覺的選擇性受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所制約:
<1>客觀因素,客觀事物本身易在大腦相應的感覺中樞引起較強的興奮過程或易于使大腦把感覺中樞相關的興奮點組合成整體性的興奮過程。主要包括:
(1) 知覺對象本身的特征,如在周圍環境中刺激作用強烈的突出的事物,容易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成為知覺對象。
(2) 對象和背景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客觀事物本身的特征,如果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就越容易把對象從背景中分出。
(3) 對象的組合,在一定條件下把若干事物組合成一個整體,作為知覺的對象,具體包括:空間接近的對象、性質和形狀相似、幾個對象共同包圍著一個空間時、空間或時間上連續排列等容易作為一個整體被感知。
<2>主觀因素,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知覺的選擇性,表現為主體主動地感知對象。主要有以下方面:
(1) 需要和動機,需要是對人對客觀現實的需要的客觀反映,動機是人們為了滿足需要的激勵著主體采取行動的內隱性意向,凡是能夠需要、符合動機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成為知覺對象。
(2) 興趣,是動機的一步發展,一般指熱切地追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外觀性意向,在更大程度上制約著知覺的主動性。
(3) 性格,是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在情緒、自尊心、對人態度等方面的特征影響著知覺的選擇性。
(4) 氣質,是受神經過程的特性決定的行為特征,往往與性格交織在一起,對知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定時間內知覺的速度和數量上。
(5) 知識,主要是熟悉的對象易于從環境中分出,成為知覺的對象。
小結:知覺過程的選擇性,是客觀因素于主觀因素相互作用結果。三、知覺的偏見
1.知覺偏見是人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由于特殊的主觀動機或外界刺激,對事物產生一種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過程。
2.產生知覺偏見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心理定勢”的作用;心理定勢是人的認知和思維的慣性、傾向性,即按照一種固定了的傾向去認識事物、判斷事物、思考問題,表現出心理活動的趨向性和專注性;既有積極的定向作用、推動作用、穩定作用,也有消極的妨礙作用、惰性作用、誤導作用,具體包括:
<1>首因效應,即第一印象的強烈影響,事物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具有強烈作用,左右著人們對事物的整體判斷。
<2>近因效應,即最近或印象的強烈影響。
<3>暈輪效應,即一種片面的知覺,在認識事物或人的時候,往往會從對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質推廣為對象的整體印象和看法,從而掩蓋了對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質,形成某種幻化的知覺。如“名人廣告”、“名流公關”。
<4>定型作用,也稱“刻板印象”,人們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憑借自己以往形成的固有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斷評價某類人或事物的特征,并對該類事物中的個體加以類推。
第二節 需要與公眾行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外美術史》復習資料(10)
08-03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簡答題第十章
11-082022年浙江自考《中級財務會計》復習筆記(5)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