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一節 大氣污染防治法概述
大氣污染及其危害
大氣的的概念
在自然地理學上,一般將隨地球引力旋轉、環繞地球周圍大約1400公里范圍內的空間稱為大氣層(大氣圈)。
大氣,是指從地球周圍的表面直到距地球表面空間一定范圍的大氣圈所存在的由多種氣體所構成的混合體。
大氣的主要組成成分(組分)包括恒定的、可變的、不定的三部分。
大氣的恒定組分是指氮、氧、氬以及微量的氖、氦、氪、氙等稀有氣體,它們的含量在近地層空氣中的各處都是恒定不變的。
大氣的可變組分是指恒定組分以外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它們的含量因地域、季節、氣象條件的不同以及受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等因素的影響而會發生變化。
大氣的不定組分主要是指因正常的自然變化而引起的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森林大火以及地震等)或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向環境排放廢棄物質等原因而在大氣中形成的塵埃、硫及其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鹽類以及惡臭氣體等,其中由于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向環境排放的各種物質是大氣中不定組分的主要來源。
按照大氣圈的溫度、組分以及其他方面的物理性質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和不同,可以將大氣圈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這么五層。
其中,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處于均質層,而熱層、外層處于非均質層之中。
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大氣環境條件主要是在對流層中形成的。
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大氣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財產安全,以及破壞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大氣層質量惡化的現象。
環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稱的大氣污染(空氣污染)都只是指由人為因素所引起的大氣污染,而自然在自身的變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大氣污染則不是法律控制的對象。
按照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可以將大氣污染分為:
⑴煤煙型污染。(由煙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引起)
⑵石油型污染。(由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鉛引起。)
⑶特殊型污染。(廢氣或粉塵)
按照大氣污染的范圍,還可以將大氣分為低空、高空、全球污染。
大氣污染物是指可以單獨或者復合造成大氣污染的物質。
分類:
一次污染物(原發性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氣,其物理和化學性狀未發生變化的大氣污染物。如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二次污染物(繼發性污染物),指排放進大氣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大氣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如光化學氧化劑、硫酸霧、硝酸霧等。
在我國,目前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較大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自氧、鉛、笨并[a]芘、氟化物等十大類。
大氣污染物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污染物的濃度越高,大氣污染也就越重。
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主要受排放總量的影響,除此以外還與排放源的高度、氣象和地形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20世紀世界發生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中,大部分屬于大氣污染事件,并且它們大多發生在大氣出現逆溫層現象或者處于盆地的城市或地區。
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
燃煤是形成我國大氣煤煙型污染的主要原因。
從我國大氣環境的現狀分析,大氣中主要污染物仍然為二氧化硫和煙塵。
控制煤煙型大氣污染將長期作為我國大氣污染控制領域的主要任務。
大氣污染的危害
⑴對人體健康的侵害。
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個途徑。
直接的侵害是指大氣污染物直接通過空氣的傳播造成對人體呼吸和消化系統以及對體表肌膚等的侵害。
間接的侵害是指降落在食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