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本章重點
1、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思路和正確的理論判斷(八大路線、毛澤東兩篇重要文章).
2、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實踐上的"左"的偏誤以及在實踐中的一系列糾偏努力.
3、社會主義時期所犯錯誤的性質、主客觀原因及其評價.
4、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貢獻和意義.
本章提示
正確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基本概念和判斷
1、《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內容:闡述了經濟政治十方面關系,指出這十大關系,圍繞一個基本方針,即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成為同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的指導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
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提出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3、反右派斗爭:1957年,整風運動中有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向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攻,中央決定開展反右派斗爭.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開始將主要矛盾判斷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偏離黨的八大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
4、"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陳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為突破傳統觀念、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經濟體制的重要思想.
5、大躍進運動:1958年發動,初衷是好的,但結果是違背經濟規律,破壞了經濟平衡.其主要標志和特點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6、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的體制是 "政社合一",特點被概括為 "一大二公",實際上就是搞"一平二調" ( "大"指規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平"指絕對平均的分配方式,"調"指對原屬個高級社的生產資料和財產無償調撥).結果:脫離農村生產水平,傷害社員和小集體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糾"左"的五個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海會議.這些會議因以堅持"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為前提,帶有很大局限性.
8、廬山會議:(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間,彭德懷致信毛澤東,認為1958年大躍進"成績確是偉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訓".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這是黨內外的右傾勢力對"三面紅旗的否定.(2)8月,在廬山召開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作出了《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隨后在全黨范圍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斗爭.
9、60年代前期國民經濟的調整
(1)調整開始的標志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的緊急指示信》,要求徹底清理"一平二調",徹底糾正"共產風".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緊急指示信》的發布和全會的召開,標志著黨和政府指導方針的重要轉變.
(2)調整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條例: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農業六十條).其他領導人也主持制定出有關各方面的工作條例草案,總結歷史,繼續糾正"左"的錯誤,推動國民經濟轉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調整時期.
10、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3年至1965年):運動中發出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簡稱"二十三條")錯誤地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11、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導火線: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上海《文匯報》發表.發動和開始的標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統地闡發了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會上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為文革領導機構.再發動:1965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會上印發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再發動.全會通過的《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成為 "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方針.
12、發動文化大革命主要論點: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這些理論及其實踐嚴重地背離了客觀實際,明顯地脫離了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并被他重用過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所利用.
13、"二月逆流:1966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和中共中央軍委領導人參加的碰頭會上,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對中央文革小組的錯誤做法提出強烈的批評.然而,這次抗爭卻被誣稱為"二月逆流",遭到壓制.
14、林彪反革命集團: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簡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黨的一系列基本原則的結果,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15、"四人幫" 組成:1973年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方針.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四人幫".
16、文革的結束:1976年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進行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在這場斗爭中,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17、文化大革命的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是探索中的錯誤,不是有社會主義本身所造成的.
18、"兩彈一星":1964年10月,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爭取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20、"乒乓外交"與中美關系正常化:20世紀60年代末,尼克松總統開始檢討美國的對華,毛澤東、周恩來敏銳地覺察到美方的變化,抓住時機發起了"乒乓外交",實現"小球轉動了大球".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發表上海聯合公報.同年9月,中日兩國發表關于建交的聯合聲明,中美關系正常化.
21、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的提法: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
2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的"兩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