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傳記文學的收獲
這時期首創傳記文學的,是郁達夫。
聞一多發表在《新月》上的《杜甫》在復活古人方面十分成功。作者精心提煉史實,刻意渲染場景,深入體驗詩人內心活動,終于復活了詩人的光輝形象。遺憾的是此文未能完篇,后來也不能續寫,這是現代傳記的一大損失。
郭沫若的自傳最有代表性。寫作了《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創造十年》及其續編、《北伐途次》等。郭沫若自傳的最大特色是:①富于時代感。②誠實。③善于剪裁,氣魄宏偉。自傳不是個人升沉的實錄,而是時代的鏡子,郭沫若的自傳給傳記文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郭沫若的自傳,寫出了歷史的真實和感情上的真實,在結構上,《自傳》以個人經歷為線索,展現社會巨大變革的歷史圖景,盡管風云變幻、人事紛繁,寫來卻疏密相間、井井有條。作者用記事寫人議論三結合的方式,注意場景和形象的描述,穿插議論和抒寫,實虛結合,常有形象的比喻,時帶幽默揶揄的筆調,他的自傳具有雄偉的氣魄,既有史筆,又有詩情,郭沫若自覺以系列性自傳的創作來遇現時代,審視自我,為傳記文學樹立了大家風范。
郁達夫提倡傳記文學,較之早期作品冷靜客觀些,帶有自省色彩。他回憶友人的篇章如《志摩在回憶里》、《雕刻家劉開渠》、《王二南先生傳》、《回憶魯迅》等,相知較深,寫照傳神,也是人物傳記的一個分支。
沈從文的《從文自傳》,描述一個平凡而又奇物質的人格的形成過程,把作為一個人的豐富性如實寫出,并帶上理性解剖的特色。《從文自傳》和《湘行散記》一樣,都通過個人歷史見聞展現了湘西社會背景和地理風貌,具有歷史感和地方氣息,這在當時自傳中是突出的。后又寫作了《記胡也頻》、《記丁玲》。
巴金的《片斷的回憶》,被編者私自改為《巴金自傳》,1936年改版增訂為《憶》,這幾個片斷的回憶,再現了一個舊家庭的浪子、現代的新青年覺醒和成長的歷史,在反映現代青年接受“五四”新思想影響,突破舊家庭束縛,走向新生活方面,是很有代表性的。
《廬隱自傳》的文學價值也較高。
謝冰瑩的《女兵自傳》,她的《從軍日記》轟動一時。《女兵自傳》中的熱情、豪爽、大膽、倔強的女兵形象使人矚目。在藝術表現上,也充分顯示了女作家的特色,充溢的激情表露,細致的內心抒寫,生動的環境描述。《從軍日記》和《女兵自傳》多次重版,并被譯成十幾國文學流行海外。
這時期出版的自傳作品,還有胡適的《四十自述》、張資平的《資平自傳》、白薇的《悲劇生涯》。
盛成的《我的母親》是這時期為親人作傳的一部名著。盛成在反映舊中國封建大家庭的衰敗命運和刻劃舊中國的良母形象兩方面,為我國傳記文學贏得了國際聲譽。還有《海外工讀十年紀實》、《意國留蹤記》等。
我國現代傳記文學在古代史傳文學傳統之外,借鑒西方近代傳記文學的精神和寫法,以真實、細致地描寫,大膽、坦白地自我暴露和著力刻劃個性心理為主要特色,以寫出活人全人為指歸,是“一種新的解放的傳記文學”。朱自清說:“雙只寫身邊瑣事的時期”進步了。這說明傳記在散文發展史上占了不容輕視的地位。
第六節 知識小品的興盛
知識小品指的是介紹、闡發各種專門性知識的小品文,常見的是科學小品、歷史小品以及讀書記三種體裁。
一、科學小品
自五四時期到30年代初期是我國現代科學小品的濫觴期、墾荒期;30年代中期以后,以《太白》正式倡導科學小品為標志,科學小品創作進入興盛期、自為期。
30年代中期作為興盛期、自為期,主要標志有三:①自覺提倡,立名責實。②自覺追求科學內容和小品文形式的有機結合。③出現了第一代致力于科學小品寫作的專業作家,組成了一支頗為可觀的陣容。
30年代興盛期的科學小品大體可分為兩類:①自然科學小品;②社會科學小品。
社會科學小品的寫作者主要來自兩方面:①《讀書生活》社方面的革命知識分子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運用社會科學小品批評和解釋社會現象,開展新的思想啟蒙和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如柳的《街頭講話》和艾思奇的《哲學講話》。②開明書店系統的教育工作者,向青少年學生普及人文科學知識,尤其是文化歷史知識,較有影響的有夏丐尊、葉紹鈞合作的《文心》、豐子愷的《藝術趣味》、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柳的《街頭講話》,作品一經登出,就被夏征農冠以“科學小品”的名稱,是30年代社會科學小品的代表作之一。
艾思奇的《哲學講話》運用日常生活現象和通俗有進取的筆調,闡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引導讀者用哲學眼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至今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很好的一部入門書。
自然科學小品方面:
周建人、顧均正、賈祖璋、高士其、董純才等是這時期自然科學小品的主要作家。
周建人(我國現代科普工作者的先驅者之一):
其作品結集為《花鳥蟲魚》,40年代還出版過《田野的雜草》。他這些作品敘寫生動,行文流利,文字素淡,小品味較濃。
賈祖璋:其作品結集為《鳥與文學》,作者巧妙地把文學典故和鳥學知識熔于一爐,出以優美的散文筆調,使得作品知識豐富,意趣橫生,文學性強,成為早期科學文藝的一部代表作。后應邀為《太白》寫了新作《生物素描》,完全可以作為優美的散文小品來讀。以后還寫作出版了《碧血丹心》和《生命的韌性》。
顧均正:《三分鐘的科學》、《科學趣味》。他的科學小品善于運用淺顯有進取的生活故事、家常絮語和讀者的切身問題,深入淺出地講解科學道理,使人愛看、愛讀。
高士其:出版了《我們的抗敵英雄》(合著)、《細菌大菜館》、《細菌與人》、《抗戰與抗疫》(后改名為《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話》出版)、《菌兒自傳》,他精心把細菌學知識通俗化、文學化、趣味化,運用擬人的自傳體、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描寫把科學化裝起來,力求“裝潢美雅”,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董純才:出版了《麝牛抗敵記》、《動物漫話》、《鳳蝶外傳》三部。
此外,縈非和祝枕江的醫學小品、劉薰宇的趣味數學,也是30年代很我影響的作品。
30年代的散文小品發展到吸取科學的內容、面向讀者大眾一路,光從散文發展史來看,也無疑是一大開拓。科學小品從30年代作為散文小品的附庸,經歷四五十年代的發展,至今已蔚為大國,成為一種獨立的科學文藝體裁,在科學文藝領域占有突出地位。
二、歷史小品和讀書記
歷史小品是一種復活史實史事的和歷史人物的小品文,可以用來借古論今,托古寄懷,也可以用來普及歷史知識,開拓讀者視野。讀書記則是一各記錄閱讀心得的散文札記,主要用來介紹文化思想。
曹聚仁:首倡歷史小品。作品《歷史小品脞談》、《怎樣寫歷史小品》。
歷史小品的兩種類型:陳子展和阿英的關于明末清初的歷史小品,在澄清“論語派”對晚明文學一味吹捧和片面發揮消閑一面的問題上具有現實意義,與雜文相近,文學性較強;周予同、何封等史學家的寫的通俗歷史講話,旨的普及歷史知識,與科學小品同路,通俗性、趣味性占先。
讀書記是一種傳統文體。魯迅和周作人是典型代表。30年代寫得較多的還有:朱自清評古論今、聞一多考據索解、葉紹鈞品評新作、謝六逸介紹日本文學、阿英整理晚清文學、趙景深掇拾文壇史料、蘇雪林談文說藝、周越然考證版本目錄等。
知識小品在30年代的興盛,是“五四”以來思想啟蒙運動和大眾化運動和必然產物。在現代散文發展史上的意義,在于擴大了散文的疆土,找到了科學大眾化和文藝大眾化相結合的又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