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報告文學的空前繁榮
一、正面戰場的悲壯戰斗和抗戰的艱難歷程
《蘆溝橋之戰》、《蘆溝橋畔》(長江)、《蘆溝橋上》(田風)、《白刃戰》(江羽)、《宛平抗戰線上》(鐘士平)、《這幾天在北平》(劉白羽)。
《上??箲鹩洝?、《闡北血戰史》、《在火線上——東南線》、《東線血戰記》、《淞滬線上》、《東線的撤退》等匯編了郭沫若、張天翼、曹聚仁、長江、冰瑩、胡蘭畦等的報告,記錄了這一場大規模的會戰,使淞滬戰役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東線戰場:
以反映東戰場實況的是丘東平和曹白的作品。丘東平側重報告前方軍民的戰斗生活,曹白側重反映后方難民營的情況。
丘東平:
東平報告文學中影響最大的是他反映前線戰斗生活的作品。《第七連》、《我們在那里打了敗戰》、《我認識了這樣的敵人》。在這些作品中,作者描寫抗戰部隊中下級愛國軍人的形象,同時也敏感揭露了抗戰部隊中新、舊因素不可調和的矛盾。
曹白:
《呼吸》上集“呼吸之什”,著重描寫上海難民營的難民生活和救濟工作,寫了難民的困苦和抗爭。如《這里,生命也在呼吸》、《受難的人們》、《楊可中》;《呼吸》下集“轉戰之什”則是“游擊生活報告”。
與東平相比,曹白雖然沒有像東平那樣輝煌的戰斗經歷,描寫過戰斗的英雄形象。東平的格調是壯烈與粗狂獷的,現時曹白卻是沉郁與細膩的。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在如實細致地記事寫人的同時飽含著自己的愛憎喜怒,可說是以散文筆法來寫報告文學。
聶紺弩還把《呼吸》與魯迅的《野草》和何其芳的《畫夢錄》并稱為現代散文的三絕。
亦門:
《閘門打了起來》、《從攻擊到防御》、《斜交遭遇戰》等戰役報告,前兩篇曾收入《閘北七十三天》,后來一并結集為《第一擊》。作品對戰地生活寫得相當逼真、細致和親切,富有實感和激情,體現了“七月派”詩文的現實戰斗精神。
駱賓基:
報告文學集《大上海的一日》和《夏忙》。
《大上海的一日》控訴了敵人的暴行,反映了軍民同仇敵愾的斗爭精神。
《夏忙》中的作品,除了《失去了巢的人們》外,其余都是作者離開“孤島”上海到浙東創辦農民夜校后創作的。作品比較注意對人物的描寫,但失去“報告文學”的特有的色澤,而近于速寫式的文字了。
其報告文學,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中篇報告《東戰場別動隊》。
胡蘭畦的《在抗戰前線》、《淞滬火線上》、《戰地一年》。謝冰瑩的《在火線上》、《新從軍日記》。
曹聚仁:
《大江南北》。他的戰地通訊樸實無華,是一種典型嚴格的“新聞文藝”,以“史筆”見長。
汝尚的《在南京被虐殺的時候》、《魔掌下的兩個戰士》記錄了南京大屠殺;1938年出版了謝冰瑩和黃震全著的《第五戰區巡禮》、陸詒《津浦線蕩寇記》、海萍《津浦線抗戰記》、《津浦北線血戰記》等戰地通訊集報導了有關戰績;反映徐州會戰的王西彥《四個雞蛋——徐州突圍的一個斷片》、熊焰《徐州突圍記》、王昆侖、范長江主編的《徐州突圍》;涌現一批抗戰英雄特與集,如《抗戰將領訪問記》、《戰時將領印象記》、《抗戰英雄》、《抗日英雄特寫》、《抗戰人物志》、《我們的戰士》、《飛將軍抗戰記》。
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戰斗,揭開了本時期報告文學的新頁,激勵了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這些作品,揭露日寇的暴行,贊揚抗戰將士的英勇,也不放過對內部反對力量種種破壞行為的抨斥,真實描述了我國軍民在受難中戰斗的抗戰初程。具有特色的是,富于創作的作者,又是帶槍的戰斗者、實際工作的參加者和知名的新聞記者,作品感情真實,富有情節性,具有悲壯的時代色調。
華北戰場:
《平漢前線》、《西線的血戰》、《西線風云》、《西線血戰記》、《在火線上——西北線》、《北線血戰記》和陸詒的《前線巡視》等。
范長江:
收在《西線風云》,《西線戰場》、《察南退出記》、《察哈爾的陷落》、《吊大同》。
碧野:
《北方的原野》、《太行山邊》和《在北線》。
《北方的原野》包括《一支火箭》、《血轍》、《牛車上的病號》和《午汲的高原》。
碧野的報告文學具有豪放的藝術風格,他善于以抒情筆調描寫悲壯凄絕的戰斗圖景,描寫壯烈的斗爭場面和友偉壯麗的山川,文筆剛健、清新,富有詩情畫意。
田濤:
報告文學集《黃河北岸》、《戰地剪集》、《大別山荒僻的一角》?!饵S河北岸》、《北運河上》同樣透露出抗戰初期群眾缺乏組織和雜牌部隊缺乏戰斗力的問題。
反映華北戰場斗爭的報告文學作品,不僅報導了“可樂觀的事跡”,也報導了“可悲觀的現實”。它昭示著一個明顯的事實,政府和部隊將領的妥協和無能是很大的罪過,人民為此付出了萬分沉重的代價。
中南、西南、國統區:
這個時期的報告文學,除少數反映抗戰的題材外,大部分都是反映撤退、轉移流徒中的經歷或見聞,其間也反映人民的苦難和斗爭。
姚雪垠在抗戰初期就寫過反映華北戰場斗爭的《戰地書簡》、《四月交響曲》。
《隨棗行》與當時孫陵的長篇報告《筆部隊隨棗會戰記》和《鄂北突圍記》是武漢棄守后隨棗會戰和鄂北會戰的真實紀錄。
反映華南人民斗爭生活的作品有云實誠的《粵戰場》等,值得注意的是司馬文森的作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十章
09-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