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思維與想象
第一節:思維的一般概述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
思維最顯著的特征:是 間接性 和 概括性。
思維的間接性: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是靠直觀獲得,而是大腦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或其他工具作為媒介,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整合加工,從而由已知推測出未知。
思維的間接性的表現:
1、思維能對不在眼前、沒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2、思維能對根本不能進行感知的事物進行反映。
3、思維能在對現實事物認識的基礎上做出某種預見。
思維的概括:包含兩層意思:1、是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來,對其屬性加以概括。2、從部分事物的相互聯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聯系,并將其推廣到同類的現象中去。
思維的種類:
1. 根據思維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2 . 根據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不 同分為: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
求同思維:也叫聚合思維,是把問題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從已知條件出發,找出一個共同的正確的方案或答案的思維。
求異思維:也叫發散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思考出多樣性的答案的思維。
求異思維的特點:
1. 流暢性 (指思維敏捷迅速,能一連串回答出十幾個或幾十個解決問題的方案)
4. 變通性 (指能思考出多種不同類型的解決方案,如回答布可以做傘、帳篷、繃帶、畫布等)
9. 獨特性 (指思考與眾不同如提出“一國兩制”的方案)
第四節: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問題解決:從初始狀態經過問題空間,進行一系列搜索,在最終達到目標狀態的過程。
在問題的解決策略中,河內塔問題,可作為手段-目的分析的實例。
問題解決的思維特點:1、問題解決的思維是指向性思維。
2、必須有一系列的運算程序。
3、必有認知成分的參與。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 遷移作用
正遷移,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
負遷移,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干擾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
2. 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擾
3. 原型啟發作用
原型啟發:從其它事物中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思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4. 動機和情緒
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助于解決問題,消極沮喪的情緒會妨礙思維的進行。
動機不足,則解決問題的效率不高,動機過高超過一定強度,解決問題的效率會降低,動機強度適中,解決問題的效率最高。
5 定勢的作用
定勢:主體對一定活動的一種預先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決定著后繼同類心理活動的趨勢。
陸欽斯量水實驗說明定勢對問題解決的影響。
第五節:想象
想象與表象的關系:
1. 區別:1)定義
表象:在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一般稱作記憶表象或簡稱表象。它是對以往感知過而當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現。
想象:是人們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2)范疇表象屬于記憶范疇;想象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
3)表象無創造性;想象有創造性。
2. 聯系:表象為想象提供素材。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