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Herba Cistanches)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Ma的帶鱗葉的干燥肉質莖。
【性狀鑒別】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外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各葉基間有縱槽紋。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放射狀或波狀環紋,有時中空。氣微,味甜、微苦。
以條粗壯、密被鱗片、色棕褐、質柔潤者為佳。
穿心蓮(Herba Andrographitis)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 Ness的干燥地上部分。
【產地】主要栽培于浙江、廣西、福建等省區。
【采收加工】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
【性狀鑒別】莖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斷,折斷面有白色髓部。單葉對生,葉片皺縮,完整者展開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全緣或微波狀,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兩面光滑,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柄短或近無炳。氣微,味極苦,苦至喉部,經久苦味不減。
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①上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增大的細胞中含大型鐘乳體;均被腺鱗,有時可見非腺毛。②柵欄細胞1列,并通過中脈上方;海綿組織排列疏松。③主脈上面突起呈三角形,上下表皮內側有厚角組織。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質部上方薄壁細胞中含有鐘乳體。
葉粉末:鮮綠色。①含鐘乳體細胞甚多,卵形、橢圓形、長圓形,長48~210μm,直徑32~67μm,內含圓形、長橢圓形、卵狀或棒狀鐘乳體,直徑約至36μm,長約至180μm,層紋波狀。②氣孔直軸式,副衛細胞大小懸殊,少數為不定式。③腺鱗頭部扁球形,4、6或8細胞,柄極短。④非腺毛圓錐形1~4細胞,長至160μm,先端鈍圓,基部直徑至40μm,表面具角質線紋。
【成分】全草含有二帖內酯類化合物:主要有穿心蓮內酯(andrographolide),以葉中含量最高;其次為穿心蓮內酯(neo-andrographolide)、去氧穿心蓮內酯以及高穿心蓮內酯、穿心蓮酮、穿心蓮烷等。還含二萜內酯苷:穿心蓮內酯苷( andrographoside)、14-去氧穿心蓮內酯苷等。根和莖中還含穿心蓮黃酮、5,2/-二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
穿心蓮內酯等苦味素是抗菌和抗鉤端螺旋體的有效成分。
【理化鑒別】取粉末約1g,加乙醇20ml,加熱至沸,濾過,濾液加活性碳0.3g,攪拌,濾過。取濾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試液與乙醇制氫氧化鉀試液等容的混合液l~2滴,即顯紫紅色;另取濾液1ml ,加堿性三硝基苯酚試液1滴,逐漸顯棕色;再取濾液
lml,加乙醇制氫氧化鉀試液數滴,逐漸顯紅色,放置后變為黃色。
【含量測定】《中國藥典》(2000年版)用薄層掃描法測定,本品以干燥品計算,含脫水穿心蓮內酯(C10H20O4)和穿心蓮內酯(C20H30O5)的總量不得少于0.80%。
車前草(Herba Plantaginis)
【來源】為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車前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車前 須根叢生。葉基生,具長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或寬卵形,長6~13cm,寬2.5~8cm;表面灰綠色或污綠色,具明顯弧形脈5~7條: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不規則淺齒。穗狀花序數條,花葶長。蒴果蓋裂,萼宿存。氣微香,味微苦。
平車前 主根直而長。葉片較狹,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4cm,寬2~3cm。均以葉片完整、色灰綠者為佳。
絞股藍(Herba Gynostemmatis Pentaphylli)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的干燥全草。
【性狀鑒別】莖纖細,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具縱溝,被稀疏毛茸,莖卷須2裂或不裂。葉互生,葉柄長2~7cm;葉片完整者潤濕展平后呈鳥足狀,小葉5~7,少數為9,膜質,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中央小葉較大,長3~1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被粗毛。可見球形果實,直徑約0.5cm。具草香氣,味苦。
以體干、色綠、葉全、無雜質者為佳。
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
【來源】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燥地上部分。
【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均產。
【采收加工】秋季花盛開時采割,除去老莖,陰干。
【性狀鑒別】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長30~8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折斷面黃白色,中部有髓,白色。叫暗綠色或棕綠色,互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為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兩面被短毛。頭狀花序極多,球形,直徑2mm以下,小花黃色。香氣特異,味微苦,有清涼感。
以色綠、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表面制片:①上下表皮細胞形狀不規則,垂周壁波狀彎曲,脈脊上的表皮細胞為窄長方形。②氣孔不定式。③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柄細胞3~8個,
臂細胞長240~486~816μm;小腺毛由2~3細胞單列。
【成分】含多種倍半萜內酯類成分:青蒿素(arteannuin,qinghaosu)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青蒿酸(artemisic acid)、青蒿內酯(artemisilactone)、青蒿醇等。全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莰烯、β-蒎烯、異蒿酮、左旋樟腦等。尚含多種黃酮類及香豆素類成分。
通過大量臨床觀察,證明青蒿素治療惡性瘧和間日瘧均有較好療效。用琥珀酰還原青蒿素單酯鈉(804-Na),為水溶性,可靜脈注射,對搶救惡性腦型瘧疾,療效甚為顯著。
【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加石油醚(60~90℃)加熱回流1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正己烷使溶解,用20%乙腈溶液提取3次,合并乙腈液,蒸干,殘渣加乙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6: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茵陳(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來源】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的稱“茵陳蒿”。
【性狀鑒別】綿茵陳 多收縮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細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rn,直徑1~3mm;質脆,易折斷。葉具柄,潤濕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以質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
茵陳蒿 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都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長1.2~1.5mm,直徑l~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多數頭狀花序集成圓錐狀。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昧微苦。
【成分】濱蒿 含蒿屬香豆素(scoparone),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含量團部位和季節而異,花和瘦果中含量最高),幼苗中不含蒿屬香豆素而含綠原酸及對羥基苯乙酮。全草含揮發油(以花期含量最高),油中主要成分為側柏醇、正丁醛等。
茵陳蒿 也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以花蕾中含量最高)、綠原酸和咖啡酸。全草含揮發油(以果穗中為多),油中主要成分為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炔酮(capillanol)等。尚含茵陳色原酮、7-甲基茵陳色原酮。茵陳黃酮、薊黃素等。
據報道,蒿屬香豆素、綠原酸、對羥基苯乙酮以及茵陳色原酮等均為利膽有效成分。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學選讀復習筆記:William Butler Yeats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