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現代英國教育制度

時間:2022-12-26 11:22:30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獲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英國是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20世紀后,為了適應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步加強對國民教育事業的領導,建立了由國會、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教育局相結合,并以地方教育當局為主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隨著《巴爾福法案》和《費舍法案》的頒布,英國的公共教育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中等教育方面由于《哈多報告》和《斯賓斯報告》的提出,亦在三四十年代開始進行改革,并取得很大成效。1944年頒布的《巴特勒法案》,奠定了英國現代教育的根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整個英國教育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20世紀前半期的教育改革

英國自從1870年頒布《初等教育法》后,為學齡兒童接受6至7年的初等教育奠定了基礎。到19世紀末,全國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已達到90%。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教育的領導,在1898年成立了新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教育委員會,替代了原來的教育局、科學與藝術局等,同時還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協助教育委員會的工作,但僅限于對教育委員會主席提交的議題提出有關的建議。教育委員會的成立,雖然在英國教育史上第一次統一了對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管理,但由于它的權限只是對學校教育進行觀察以及分配經費等,因此,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學校補助金以以及中等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仍有待解決。為了解決上述有關問題,英國在20世紀前半期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教育調整,頒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法令。

(一)1902年教育法(即巴爾福法案)

當時英國保守黨政府首相巴爾福(A.J.Balfour)指派教育委員會代理干事莫蘭特對英國教育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起草了一項議案,并由巴爾福首相于1902年3月24日提交國會下院,同年12月20日該議案獲得國會通過。這個法案從1903年4月1日起生效。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廢除原來獨立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教育委員會,授權郡和郡級市議會建立起負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地方教育當局(LEA)。凡人口在1萬以上的市和人口在2萬以上的城鎮為負責初等教育的地方教育當局。每個地方教育當局設教育委員會,多數委員系市議會成員,委員中必須有女委員。

(2)學校分地方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兩種,教會學??梢缘玫降胤蕉愌a助,但基建經費和校舍修理費應由有關宗教團體負責。

(3)教會學校的董事會保留任免教師的權利,但每個學校董事會6名成員中有2名須經地方教育當局任命。巴爾福教育法案廢止了2500多個學區學校委員會,建立了300多個地方教育當局,形成了中央控制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教育領導體制。該法案授權地方教育當局興辦中等學校的權利,建立了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是,這一法案并沒有建立一個相互銜接的完整的公共教育制度。初等教育限于16歲以下的兒童,對14歲以下的兒童實行強迫義務教育。此外,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并存的雙軌制度仍然沒有消除,公立初等學校和私立中等學校(公學、文法中學)之間依然存在很大的社會鴻溝。下層勞動人民子弟能進入中學的只是很少一部分。1907年教育署規定,從地方教育當局接受公款補助的中等學校,必須留出一定比例的免費名額(通常為四分之一)給來自公立初等學校的學生。由于名額有限,并不能解決多少實際問題。到1914年,初等學校的學生只有6%左右能夠進入中學。

(二)1918年初等教育法(費舍法案)

1914-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政治、經濟實力的衰落使國內矛盾更加激化,勞動人民在教育領域爭取受教育權利的斗爭有增無減。在斗爭中,英國統治者進一步了解到德國廣泛實施國民教育卓有成效,從而考慮應對英國國民教育的不完善進行改革。1918年,英國通過了以文教大臣費舍而命名的費舍教育法(the Fisher Act),主要內容包括:

(1)為2-5歲的兒童開辦幼兒學校。地方政府必須資助開辦幼兒學?;蛴變喊啵岳趶男“l展兒童的體質和智力。

(2)把義務教育年限提高到5-14歲,并把初等學校分為5-7歲和7-11歲兩個階段。不到14歲離開學校的青少年必須接受部分時間制教育,直至18歲為止。

(3)責令地方教育當局為公立初等學校較年長和有才干的學生開設高級而實用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中注重貫徹“兒童中心”的原則。

(三)哈多報告、斯賓斯報告與諾伍德報告

1902年巴爾福教育法建立了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這是一個與初等教育不相銜接的中等教育體系,不利于勞動人民子女升入中等教育。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出身于中產階級的兒童40%升入中學,而對勞動階層的子女來說,這一比例只有10%。至于升入大學的比例相差更大,前者是后者的6倍。1924年英國工黨上臺執政。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尤其為了順應社會上普遍對中等教育的要求,工黨政府提出“人人受中等教育”的主張,并任命以哈多爵士為主席的調查委員會對英國教育進行調查,提出發展中等教育的建議。這個委員會在1926年至1933年間3次提出報告,統稱“哈多報告” (Hadow Reports),其中以1926年的報告影響最大,主要內容有:

(1)小學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應重新稱為初等教育(Primary Education)。

(2)將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到15歲。

(3)完成中初等教育的最低年限是15歲,與義務教育年限相同。

(4)報告建議以11歲為界,將義務教育分為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兩個階段。11歲以前的初等教育又分為招收5~8歲兒童的幼兒學校(Infant School)和招收8~11歲兒童的初級小學(Junior School)。在初級小學之后還要附設高級小學招收已達11歲但未考取中學的學生。高級小學的學生讀到13歲可以轉到屬于中等學校性質的職業學校。

(5)實施中等教育的學??煞譃閮煞N:一種是文法中學,包括所有學術性中學,設文理兩種課程,為升入大學做準備;另一種可以稱之為現代中學,教學偏重于應用或實踐,設文科或工科。哈多報告的建議當時雖未實現,但對后來英國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有重要影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有三分之二的初等學校根據哈多報告作了改組。

1938年,英國又提出以改革中等教育為中心的“斯賓斯報告”(Spens Report),主要是根據對英國當時存在的公立學校的調查提出的建議。這一報告認為:

(1)教育必須切合社會實際需要。為此,在中學課程中應增加更多的有用的和有興趣的學科,這些科目可按選修課開設。

(2)為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中等學校應加強技術教育,建議開辦一種招收11-16歲學生的普通中等技術學校。

  (3)中學與小學的銜接是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廣泛建立現代中學是使低層社會的青少年受到中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報告支持在1926年哈多報告基礎上建立的一些現代中學。

(4)報告明確提出成立在同一種學校中兼有文法中學、現代中學和技術中學特點的多科性中學(Multilateral School)。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發展起來的綜合中學的最初提議。斯賓斯報告在建議設立上述中學學校的同時,又明確提出,應讓兒童從11歲開始從不同類型的某一種中學里接受不同的教育。兒童能進入哪一種類型的學校,取決于他們的智力水平,并認為智力的不同發展是由遺傳決定的,是永恒不變的。這種觀點對以后英國教育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1941年,以諾伍德爵士為主席的教育委員會又提出“諾伍德報告”(Norwood Report),其中心內容就是從理論上論證不同的兒童應進入不同的學校。報告指出,具備理論智力的兒童應上文法中學;對應用科學技術和裝飾藝術發生興趣的兒童,應該上中等技術中學;最后,接受具體事物比接受原理更為容易的兒童,則應上現代中學??梢?,“人人有權接受中等”的實質仍是一種不平等的中等教育。

(四)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教育遭受到嚴重破壞。為了恢復教育,英國政府發表由教育委員會主席巴特勒起草的題為《教育的改造》的白皮書,陳述了政府的教育改革建議。在對這些建議進行討論之后,巴特勒于IM3年年底向議會提交了一項法案。1944年,這一法案獲得通過,稱為1944年教育法,亦稱巴特勒教育法(Butler Act)。這一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廢除原先只負督導責任的教育委員會,設立全國性教育領導機構教育部,以加強中央對教育的集中領導。規定郡和郡自治市的議會為惟一的地方教育當局,將地方教育當局從原先的315個合并為146個。地方教育當局對本地區各種類型的公共教育設施負有法律上的責任。

(2)以廢除以往中小學教育不連貫、相互重疊的學制,重新把教育劃分為初等教育(5-11歲)、中等教育(11-18歲)和繼續教育三個連續的階段。

(3)把義務教育年限從原先的9年(5-14歲)延長為10年(5-15歲),并規定有條件的地方實施11年(5-16歲)義務教育。

(4)公立中學實行免費,并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和性向教育不同類型的教育。

(4)根據不同經費來源將學校分為郡立學校(County School)、民辦的志愿學校(Voluntary School)和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郡立學校是地方教育當局設立的公立學校。志愿學校是教會或民間團體設立的學校,接受地方教育當局的資助。根據資助的多少,志愿學校又分為受控學校(Controlled School)、受助學校(Aided Schoo)和特別協議學校(Special Agreement School)。獨立學校主要是指預備學校和公學,這種學校財政獨立,不受公款補助,在學校行政管理上獨立于國家教育之外,但必須在教育部注冊、備案并接受檢查。

(6)詳細規定了地方教育當局的職責,如為學生提議免費醫療、午餐,必要時包括衣食和住宿;為有生理缺陷的兒童提供特殊教育;為少數考入收費學校的學生支付學費;為公立學校學生提供生活補助費,為接受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生提供獎學;負責組織青少年的業余文化娛樂活動;為2-5歲的幼兒提供學前教育,為未滿18歲的離校青年提供非全日制教育等等。

1944年教育法是英國教育制度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它決定了英國戰后教育發展的基本方針和。在戰后的幾十年里,它被20多個教育法案和議會其他法案所修正。但這些修正案并沒有動搖19M年教育法案的基本原則。直至今天,這一法案仍是英國現行教育制度的主要基礎。

二、20世紀5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44年教育法令的頒布,使英國戰后的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并未能夠解決英國教育中存在的所有問題,而且隨著戰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與國之間經濟競爭日益激烈,教育又面臨眾多新的問題。所有這一切,決定了英國在20世紀50~80年代,又多次對其教育和學校組織結構進行新的調整和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延長義務教育年限。1959年國會議員、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克魯塞在“克魯塞報告”中提出10年內實現16歲義務教育;1970年起建立地方學院(一種短期大學)為提早離校的青年提供到18歲為止的半日制義務教育。

(2)取消11歲考試,普遍設立綜合中學,消滅中等教育中的分離主義現象。早在19M年法令中就曾經提到設立綜合中學的問題,1965年工黨政府上臺后又專門通過普遍設立綜合中學的決議案,因此,70年代以后,綜合中學大量發展起來,據1980年的統計,綜合中學的學生已占學生總數的80%左右。綜合中學雖然從名義上取消了入學考試,所有小學畢業生都可進入同樣的學校,但由于大部分綜合中學不過是將原來的文法、技術、現代中學的三種教學合并在一起,校內仍采用分別講授三種課程的做法,因此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選擇性教育的問題。

(3)在高等教育方面,60年代的改革宣布實行雙重制,即正規大學為一個方面,除此之外的高等教育機構為另一方面,后者包括短期大學、開放大學等。

從1970年以后,保守黨與工黨又反復地輪流執政,英國教育的發展不斷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80年代初,為了重新思考和規劃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向高等院校和決策機構提供一套新的方針政策,英國高等教育研究會主持了一項研究規劃,多次召開全國性研討會,先后發表多篇學術研究報告和論文。把這些專題報告和論文歸納整理后于1983年提出了《雷弗休姆報告》。其主要內容是:

(二)擴大高等教育的入學途徑。報告建議擴大高等教育的招生對象,以成年人補充適齡青年,將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向所有愿意或能夠得到學習的人開放。并要求高等教育采用業余制、工讀交替、校外教育以及其他課程形式,以滿足成人參加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需求。

(2)建議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要靈活多樣,所有高等院校及招生單位應允許四分之一的學生使用其他考試標準,例如,能力測試、中學普通考試或中學教學、教育證書、優先學習評估和個人學習合同等。

(3)改革原有狹窄、呆板的課程結構和學位結構,建議把三年的榮譽學位課分成兩個階段來進行:兩年初級學位課程的學習和一年榮譽學位課程的學習。建議還要求大學和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應該設計課程肄業證書,實行學分轉換制,以便能夠使受經濟結構影響的學生廣泛地受到高等教育,并獲得應有的學位。

(4)廢除高校教師終身制,實行提早退休制。針對80年代后期高等院校師資年齡老化的預測,提出實行大學教師提早退休的規劃。建議在高等院校之間以及高校與工商企業界科技人員之間,實行定期招聘有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年輕教師的方法,以改變高校教師結構。

(5)加強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建議全國各地應該成立專業發展系科,解決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明確區分大學的教學職能與科研職能;設立革新基金以鼓勵教師開展教學與科研的創造活動。

(6)改變對學生資助的辦法,以獎學金或貸學金與助學金相結合的辦法取代原來的助學金資助的方式,以便能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鉆研的積極性。

《雷弗休姆報告》在現代英國教育史上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教育文獻,它對英國80年代乃至以后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它為英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幅富有價值的藍圖。

三、英國現行教育制度

英國現行的教育制度是以1944年教育法為基礎,適應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需要不斷改進的產物。在教育領導體制上,采用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的方式。1964年成立的教育和科學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是中央一級的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它的職責是制定國家教育標準,培訓教師,資助一般學校等。各地方(郡)教育當局也有較大的自治權力。在學校系統上,英國的初等教育分為兩段,5-7歲的兒童人幼兒學校(Infant School)、7~11歲的兒童進初級學校(Junior School)。前者主要采取活動教學。游戲教學的方式,后者開設包括英語、數學、歷史、地理、自然、衛生、美術、體育。音樂、宗教等多種課程。英國的中等教育機構仍有文法、技術、現代、綜合中學等幾種形式,數量最多的是綜合中學。另外,還保留有自成系統的公學。英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以牛津、劍橋為代表的古典大學;19世紀末前后成立的近代大學;二戰之后出現的新大學;屬非大學的高等學?!夹g大學;以及70年代以后出現的開放大學等。作為一個具有古老封建傳統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教育有其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完善的現代學校系統和反映等級性教育的“獨立學?!保A備學校一公學)系統同時并存,學校中科學知識的傳授與宗教知識的灌輸同時進行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正是英國社會性質的反映。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仁县| 中宁县| 咸丰县| 白银市| 清丰县| 精河县| 滁州市| 禄丰县| 墨江| 福泉市| 从江县| 广东省| 社会| 襄樊市| 宿迁市| 五常市| 磐安县| 镇雄县| 华蓥市| 石狮市| 出国| 阳城县| 定结县| 新密市| 高陵县| 伊通| 武邑县| 任丘市| 恩平市| 武鸣县| 车险| 望江县| 揭西县| 东海县| 黄龙县| 互助| 伊春市| 盘锦市| 沙雅县| 新建县| 寻乌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