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記憶與學習
記憶:在頭腦中積累、保存和提取個體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
記憶基本過程:信息進入記憶系統—編碼,信息在記憶中儲存—保持,信息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提取。
1.編碼:是記憶的第一個基本過程,把來自感官的信息變成記憶系統能夠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參與。注意對記憶有重要影響,編碼強弱直接影響著記憶的長短。強烈的情緒體驗會加強記憶效果。
2.保持:(儲存)已經編碼的信息必須在頭腦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時間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來加以應用,才是有意義的。提取表現方式:回憶和再認。
記憶的類型:
1.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處理陳述性知識,即事實類信息,包括字詞、定義、人名、時間、事件、概念和觀念。可以用言語表達。
程序性記憶:(技能記憶)記憶程序性知識,如怎樣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20世紀80年代后期,托爾文將陳述性記憶進一步區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情景記憶:對個人親身經歷過的,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記憶。
語義記憶:對字詞、概念、規律和公式等各種概括化知識的記憶,它與一般的特定事件沒有什么聯系。
記憶存儲模型: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1.感覺記憶(感覺寄存器或瞬間記憶):是感覺信息到達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儲形式就是視覺表象和聲音表象,稱視象和聲象。
如不被注意或編碼,就會自動消退。選擇性注意控制著什么信息將得到進一步加工,將心理資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傳遞到短時記憶。
2.短時記憶(工作記憶):是信息加工系統的核心。
感覺記憶中經過編碼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20-30秒)后加以復述,可繼續保存。
短時記憶中儲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時記憶扮演著意識的角色,使我們知道自己正接收著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時記憶使我們能夠將許多來自感覺的信息加以整合構成完整的圖像。
①編碼的形式:以聲音代碼的形式儲存。
②儲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數量為7.單位為組塊:人們最熟悉的認知單元,是人們通過對刺激的不斷編碼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組合。
③儲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時間有限,如不復述就會消失。
復述: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條件,對信息的短時保持及至長時儲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持性復述:一遍遍地重復識記材料。
精細復述:將識記的材料與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建立起聯系。
3.長時記憶:信息經過充分的加工以后,在頭腦中保持很長時間的記憶。
①編碼形式:語義代碼、視覺代碼。
②儲存模型:記憶并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與保存,它的儲存是一個對信息的建構過程。
語義網絡:包含了表征各種概念的節點和彼此相聯系的連線,連線的長短代表著聯系的密切程度。
擴散激活:依據語義網絡,當你想到一個單詞的時候,很容易地想起與這之有聯系的其他各詞,這個過程。
通過組織,人的各種知識就在長時記憶中,構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網絡,在心理學中稱為圖式。
圖式是一種心理網絡結構,它表示是各種知識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對記憶有重要影響。
圖式中的一般性知識極大地影響著信息的回憶效果。
為測量遺忘,德,艾賓浩斯設計了節省法(再學習法)引發兩個重要發現:
1.描述遺忘進程的遺忘曲線。2.提示了長時記憶中的保存能持續時間(數十年)
遺忘曲線表明,遺忘速度先快后慢。
遺忘的原因:
1.消退: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到最后消退的結果。
2.干擾: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時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擾。
前攝干擾:已學過的舊信息對學習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倒攝干擾: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遺忘主要由干擾造成。歸因于某種形式的提取失敗。信息間在記憶中的聯系依然存在,被干擾所破壞的僅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線索,線索對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賴:
1.與編碼信息聯系的緊密程度:長時記憶中,信息經常是以語義方式組織的,因此,與信息意義緊密聯系的線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情境和狀態的依存性:環境上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礙于記憶的現象叫情境依存性記憶。學習時的內在心理狀態也會被編入長時記憶,作提取線索,叫狀態依存性記憶。
3.情緒的作用:個人情緒狀態和學習內容的匹配也影響記憶。情緒對記憶的影響強度取決于情緒類型、強度和要記的信息內容。積極比消極更有利記憶,強烈的情緒體驗能導致異常生動、詳細的持久性記憶。
有意遺忘作用:有意識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現的記憶效應稱有意遺忘。
為了減輕心理不安,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心理防衛機制。
記憶術:有效提高記憶中編碼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術。
提高記憶方法:
1.地點法(位置法):一種傳統的記憶術。將一組熟悉的地點與要記的東西之間建立起聯系,主要利用視覺表象,以地點位置作為以后的提取線索。
2.韻律法:對一些純語言的材料,最明顯有效的記憶方法靠韻律去記憶內容,也稱口決法。
3.記筆記:思考比書寫更重要。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思考,找出各種材料間的關聯,清晰準確地總結主要的觀點和例證。
學習:通過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在主體頭腦內部積累經驗、構建心理結構以積極適應環境的過程,它可通過行為或者行為潛能的持久變化而有所表現。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一個行為改變的過程,是建立某種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過程。
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即個體頭腦內部認知結構的形成與改變的過程。
近代的社會學習理論:注重觀察學習,強調通過觀察、模仿他人而間接地進行學習。
人本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潛能的自我實現的過程。
美,梅耶:學習過程模式:
新信息(刺激)被學習者注意后,進入短時記憶,同時激活的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也進入短時記憶。新舊信息相互作用,產生新的意義并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或者產生外在的反應。
學習分類:
學習方式劃分:
1.接受學習:將別人的經驗變為自己的經驗,所學習的內容是以某種定論或確定的形式通過傳授者傳授的,無需自己去獨立發現。
2.發現學習:在缺乏經驗傳授的條件下,個體自己去獨立發現、創造經驗的過程。
3.意義學習:學習者利用原有經驗進行新的學習,理解新的信息。
4.機械學習:在缺乏某種先前經驗的情況下,靠死記硬背進行學習。
學習內容劃分:
1.知識學習: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系在人腦中的主觀表征,可表現為概念、命題、圖式等不同形式,分別標志著對事物反映的不同廣度與深度。
2.技能學習:通過學習而形成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有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
3.社會規范的學習:把外在的行為要求轉化為主體內在的行為需要的內化過程。包含認識,執行,情感體驗。
學習策略
一、復習策略
1.復習時間:及時、系統、有效的復習。學習結束后5-10分鐘,閱讀后表述所學內容。學習當天晚或結束的第二天,重讀,以自己的語言描述。一星期后。一月后。半年后。連續的集中復習時間加以分散,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
2.復習次數:過度學習:恰能背誦某一材料后再進行適當次數的重復學習。過度學習程序達50%時效果較好。超過會引起疲勞,注意分散甚至厭煩情緒。
3.復習方法:嘗試背誦法,即閱讀與背誦相結合。調動多感官共同進行記憶,眼,口,耳,手,心到,多種形式的編碼和多通道的聯系增加信息的儲存和提取途徑,記憶的效果增強。
主要目的:用于信息的長時記憶,使信息在頭腦中牢固保持。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較容易記憶并長久保持。
二、組織策略:根據知識經驗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學習材料進行系統、有序的分類、整理和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
常用:群集(歸類),摘錄,劃線,寫標題,列提綱,做筆記等,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學習內容的要義,建構所學內容的組織與結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