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剩余與剩余價值
選擇
1.G→W→G’的資本總公式是同:價值規律相矛盾。P65
2.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a剩余價值不能從流通領域中產生b剩余價值在生產領域中產生c剩余價值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發生增殖d價值增殖是在流通領域中實現P65
3.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它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價值的源泉。
4.價值增殖過程: 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P69
5.資本家能夠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是因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內伸縮。
工作日的低限:大于必要勞動時間。
制約工作日的高限的兩個因素:生理因素,道德因素。P74
6.超額剩余價值的是: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
(比較記憶)超額利潤是: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
7.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勞動力的價格或價值的轉化形式。
8.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不斷無償占剩余價值,進行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來進一步無償占有更多剩余價值。
資本積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或者說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
擴大再生產的源泉: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的源泉:剩余價值。
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資本積累。
9.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生產力水平,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問答
1.什么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牢記)
答:1)資本是能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當它能帶來剩余價值時才成為資本。
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剩余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一種特殊商品勞動力,勞動力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部分的價值。
3)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勞動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
4)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比自身價值大的使用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使其帶來剩余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簡述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及其解決條件(記住)
答:1)資本的總公式:G-W-G’。
2)資本總公式在形式上同價值規律相矛盾,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商品交換過程的結果只能使價值形式在貨幣與商品之間轉換,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化,而資本總公式卻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價值增值。這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3)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關鍵是說明剩余價值是在什么條件下從哪里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流通領域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的增殖,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剩余價值。所以,從貨幣到資本家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4)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價值增殖不能發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不能發生在W-G’階段上,而只能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購買到這種特殊商品,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造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并使資本總公式難度得到解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外美術史》復習資料(10)
08-03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簡答題第十章
11-082022年浙江自考《中級財務會計》復習筆記(5)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