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資本的流通過程
選擇
1.產業資本,包括工業、農業、建筑業等各個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是能夠實現價值增殖的資本。
2.產業資本循環是三種循環形式的統一。(生產資本、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的循環)
3.產業資本實現連續循環的兩個條件:必須保持產業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的并存性,必須保持產業資本每一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的繼起性。P100
4.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速度成正比。P102
5.勞動時間是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生產出某種產品所需要的時間。
6.產業資本一個循環周期的時間包括: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生產時間的非勞動時間包括:a生產資料儲備時間b自然力對勞動對象獨立發生作用的時間c停工時間P103
7.減少非勞動時間的主要途徑有: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性庫存②采用新科技、新工藝,盡可能縮短勞動對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時間③盡量減少停工時間,可實行一個工作日兩班制或三班制,提高勞動資料的利用率。
8.劃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生產資本不同部分在資本運動中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P104
固定資本的磨損分為:有形磨損(物質磨損),無形磨損(精神磨損)。P105
固定資本無形磨損的兩種情況:生產方法改進和勞動資料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由于出現新技術和新發明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重點考點)P105
9.固定資本:指以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
流動資本: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以及勞動力形式存在的資本。
10.生產資本的構成對預付資本總周轉的影響來自兩個方面:①受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比例的影響②受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各自周轉速度的影響。
11.年剩余價值率: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同一年內預付的可變資本的比率。
12.資本周轉速度影響:a年剩余價值率b年剩余價值(不影響c剩余價值d剩余價值率e利潤率)
13.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區別:單個資本運動只包括生產消費以及與此相對應的資本流通。社會資本運動不僅包括生產消費和資本流通,而且包括個人生活消費以及與此相對應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會資本運動與單個資本運動的聯系:從運動內容看,都要實現價值增值的目的;從運動形式上看,都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并完成各自循環;從運動過程看,都要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都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14.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的出發點:社會總產品。
15.研究社會總資本運動的核心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問題。P110
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分: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
16.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一類是制造生產資料的部類,用Ⅰ表示,二類是制造消費資料的部類,用Ⅱ表示。
17.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實現的條件:Ⅰ(v+m)=Ⅱc;Ⅰ(c+v+m)= Ⅰc +Ⅱc;Ⅱ(c+v+m)= Ⅰ(v+m)+ Ⅱ(v+m)。(第一個為最基本)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Ⅰ(v+m)>Ⅱc;Ⅱ(c+v+m/x)>Ⅰ(v+m/x)。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實現的條件:Ⅰ(v+△v+m/x)=Ⅱ(c+△c);Ⅰ(c+v+m)= Ⅰ(c+△c)+ Ⅱ(c+△c);Ⅱ(c+v+m)= Ⅰ(v+△v+m/x)+ Ⅱ(v+△v+m/x)。(第一個為最基本實現條件)
18.列寧指出(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規律):a增長最快的是制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b其次是制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的生產c最慢的是消費資料的生產
1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P120
20.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
21.戰后資本主義經濟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原理復習資料二
11-232023年4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第四章
02-01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文化
12-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2年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筆記第十一章
10-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十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