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浙江自考學校心理學復習資料:學校心理學概述

時間:2023-02-27 09:13:13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第一章 學校心理學概述

名詞解釋:

學校心理學,在國際心理學術領域里有其特殊的含義,研究領域以學生的人格、身心的發展以及認知、學習、適應等為主,同時也根據學校教育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對教師、家長進行適當的心理援助和咨詢。實質上它是一門關于在學校教育領域中如何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學問。

心理輔導,心理輔導者對某個特定的對象——心理求助者在自我成長、人格、適應等問題上予以心理援助,使其問題得以解決,從而得到更好發展的一種心理學應用性技術。

學校心理輔導,以學校教育活動為背景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國際上稱之為“學校心理輔導”。

面接:也稱面談,是應用于心理咨詢中的一種技術,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難度,在國外被稱為是心理咨詢中“最高的技術”。在面談過程中,心理咨詢師要做到共感、受容與理解來訪者。

作品法:是讓心理患者通過日記、作文、自敘文或象征作品只有表現其思想、傾向、性格、情感發展等內容。

案例討論法:是指幾個地區或專業機構的心理咨詢師集中起來開討論會。其中一個人來舉出某個案例,大家一起探討此個問題出現的原因、客觀因素、處理治療方法。

第二章 學校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名詞解釋:

1、介入: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援助,或者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積極地干預,使得他們在學校教育的正常軌道上發展。

簡答或論述:

1、學校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構成:

首先,是關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心理學基礎理論。

其次,是關于學校教育的基礎理論。

第三,是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礎理論。

2、學校心理輔導的“三層次介入”理論:

第一層次,發展性心理輔導。

第二層次,預防性心理輔導。

第三層次,治療性心理輔導。

3、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的三大領域與對象:

學習問題咨詢、適應問題咨詢、成長和發展問題咨詢三大領域。

學習咨詢問題是尋找產生學習困難問題的根源;

適應問題又可分為行為問題和人格問題;

成長與發展問題主要是關于兒童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問題。

4、學校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五大原理:

(一)綜合性、發展性的原理;

(二)心理輔導和咨詢中人生哲學的原理;

(三)個別咨詢與集體輔導的原理;

(四)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五)從“矯治的心理輔導”到“培育的心理輔導”的原理。

5、學校心理輔導的教育特征:

第一,學校心理輔導通過開設專門課程或選修課,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與生活技能的訓練來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第二,學校心理輔導對學校不適應,問題行為的等進行積極的預防,盡量消除其發生的根源。

第三,學校心理輔導的主力軍是全體教師。

第四,學校心理輔導需要全體教務人員協同作戰,配合教育,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五,學校心理輔導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問題和適應問題。

第六,學校心理輔導中存在著守密義務和倫理道德問題。

6、學校心理輔導在案例咨詢時的守密義務和倫理道德問題:

在學校咨詢過程中,牽涉到學生、家長的隱私問題,比如懷孕、單相思、失戀、家庭不和、父母離婚、偷竊等,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恪守秘密,這是咨詢者與求助者之間相互信賴關系能否建立的關鍵。

這就是心理咨詢中的“守密義務”也可稱之為心理輔導教師的職業倫理道德規則。心理咨詢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咨詢者和被咨詢者之間建立真誠的信賴關系。

保守秘密是有一定界限的,在面對以下情況時,咨詢師可以解除守密義務:

1)當學生有自殺念頭,企圖自殺時;

2)當事人有傷害甚至殺害其他人的傾向時;

3)來咨詢者有致命的傳染病時;

4)當事人有虐待幼兒的變態人格時。

解除以上的守密義務,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來訪者,因為在以上四種場合中,守密要比不守密說造成的損失更大。為了有效地保護兒童、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成長,心理輔導人員應采取必要的通報措施。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校心理輔導人員必須自覺接受有經驗的學校心理專家的督導,謙虛地接受案例研討會議的指導、幫助,這是提高自身心理輔導和咨詢實踐能力的一種形式有效的方法。

論述題:

談談你對學校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五大原理的看法:

(一)綜合性、發展性的原理;

要了解某種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對哪一種具有心理問題的人最適用,也最有效果。了解這種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的界限是什么。了解支持這種心理咨詢技術的實踐成果有哪些,有無發展的可能性。

(二)心理輔導和咨詢中人生哲學的原理;

作為一個教育者、指導者,必須常常自問:我的人生觀是什么,我的認知觀是什么,我的價值觀是什么。

(三)個別咨詢與集體輔導的原理;

學校心理咨詢的對象,不僅是“問題兒童”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對于一般學生和正常兒童也需要進行心理保健教育。可對他們進行集體輔導。

(四)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教育性:指導者、教育者對被指導者、受教育者的關系。

人性:作為平等的個人對個人的關系。

學校心理輔導中,師生關系、教育性和人性三者應該成為有機的統一體。

(五)從“矯治的心理輔導”到“培育的心理輔導”的原理。

培育的心理輔導內容:一是教與學的心理輔導,二是學校適應的心理輔導;三是升學、畢業的心理輔導;四是班級工作的心理輔導;五是學生生活的心理輔導;六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心理輔導。

(以上原理每點2分,自己理解和看法3分)

第三章 學校心理輔導老師

簡答和論述:

1、學校心理輔導組織和管理體制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以學校心里咨詢為中心,對待特定學生進行心理放到和咨詢活動。

第二,設立學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以校長、教導、心理輔導教師、衛生室教師,團隊、德育工作的老師為核心,對學校全體的教育咨詢、心理輔導做出通盤的考慮、計劃和指導。

第三層次,召開學校內全體教師的共同研修和協作會議,特別是要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

2、巴頓對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的職業特點做的界定

此職業界定為三種工作類型:

第一,作為心理測量員,能區分弱智兒童和學習困難兒童,能對待特殊兒童進行鑒別,診斷并匯報結果。

第二,實施心理輔導,即開設心理輔導課,與校外的心理專家聯手,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制定全校的教育和心理輔導計劃,對學生,家長,教師三者進行咨詢。

第三,學校心理輔導教師應是心理咨詢和教育咨詢兩方面的專家,要求其能對學校教育提出評估,評價,對課程的開發設置和教育體制改革提出建議,起參謀作用。

心理輔導教師的任務:

是綜合性的:1,教育心理輔導;2,心理咨詢;3,教育改革的建議;

心理咨詢包括:

1)對問題學生進行咨詢和輔導,改變他們的行為、情緒、認識。

2)配合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咨詢與指導。

3)協調學校工作,

4)調查研究。

教育改革的建議包括:

1)制定全校的教育咨詢計劃和評估體系。

2)為教師的教育心理業務進修提供信息。

3)召集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師、少先隊,共青團有關人士,進行按理咨詢的研討。

4)搜集咨詢的資料、信息、建立檔案資料文件柜,召集各年級學生收藏報紙、雜志上的資料、信息。

3、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素質:(我國)

1)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2)有愛心

3)有奉獻精神

4)有寬大的胸懷

5)沉著,、冷靜、耐心

6)有敏銳的感受性

7)有較強的理解力

8)有良好的語言表現力

9)有責任感

10)身心健康

4、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設置要求:

1)在校內的位置,

第一,盡量避免將其設在有許多孩子活動的場所,或在教室集中的地方。

第二,當孩子進入心理咨詢室時,其道路不應經過校長及班主任等學科教師的辦公室。

第三,心理咨詢室的位置最好是臨近學校衛生保健室。

第四,初中和高中的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周圍最好是設有圖書室或資料室,便于學生在接受心理輔導的同時能及時查找信息。

2)咨詢室的名稱:

第一,“心理咨詢室”的名稱在中、小學中有些嚴重,從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發,可將名字改的親切一些,如“心里的朋友”、“心靈熱線”等

第二,在咨詢室的入口處,硬布置一些輕松、熱情的歡迎心理輔導的文字宣傳。

3)心理咨詢室的物理環境:

第一,色彩沉著、安定、溫暖,避免過分刺激,采光和照明適中。

第二,心理咨詢室的面積不可超過普通教室的大小,室內可一分為二,半間作為心理輔導教師辦公之用,半間是面接咨詢室。面接的場所要有適當的隱蔽性。

第三,室內布置要富有生機和親切感,適當放置一些花草植物,水缸金魚,并配置空調。

第四,保持隱秘性。室外的聲音要遮斷,防止操場和走廊上的噪音干擾,窗戶裝置以兩重窗為好。

4)其他

a 室內要配置學生飲水用具及盥洗場所。

b 適當的配置圖書、資料、錄像等教育用品。

c 智力測量和心理測量的用具要整理有序。

d 室內要安置播放輕音樂的設備,它對入室咨詢的學生具有穩定情緒,接觸心理緊張的作用。

第四章 學校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

名詞解釋:

抵抗:

在咨詢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與心理咨詢人員主觀意圖相反的情況,引起咨詢關系的不協調和矛盾,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咨詢關系的破裂,使面接無法繼續下去。抵抗分為兩種,當事人方面的抵抗和咨詢人員方面的抵抗。

轉移:

來咨詢的當事人內心有一種在過去生活中所形成的人際關系或認知模式的特定印象,它們留存在當時人的潛意識和記憶中,當事人對其有特定的感情、欲望、抵抗或者情緒的表現。在咨詢過程中,當事人將這些東西轉移到了咨詢人員身上,以一種不合理的、非現實的態度,將其感情、空想和要求表現出來。

逆轉移:

逆轉移是指咨詢者將自身的經驗、感情、欲望或者挫折等轉移到當事人身上,這對于咨詢關系來說也是很危險的 ,處理不當也會導致面接的中斷。

簡答

1、心理咨詢過程中的基本技術:

接受、反應、支持和提問

1)心理咨詢中初次面接:

第一,重點不在于馬上解決問題,而應是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

第二,注意對問題概要的理解,要發現主訴問題的背后問題,如學生情緒煩躁、覺睡不好、學習搞不好等

第三,注意對非語言行為方面表現的理解:

時間方面的行為;空間方面的行為;身體語言狀況;觀察來談者是否有反復行為、意圖行為、接觸行為,以及行為和接觸的部位、方向

1)心理咨詢過程中的面接的繼續、中斷和終結:

一、繼續:初次見面主要是了解當事人的有關情況,理解和把握當事人的問題所在。在這之后還要進行若干次的面接,展開具體的心理咨詢,進一步了解當事人問題的癥結,針對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并加以實行,稱之為面接的繼續或者“導入期咨詢”。

二、面接的中斷:

在面接的過程中,當事人可能會產生心理抵抗和情緒轉移反應等,咨詢人員本人也可能產生逆轉反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面接的繼續,向咨詢人員提出了挑戰。如果不能恰當地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導致面接的失敗,這種情況為面接的中斷。

導致中斷的原因:

抵抗、轉移、逆轉移(是指咨詢人員將自身的經驗、感情、欲望或挫折等轉移到當事人身上,這對于咨詢關系來說也是相當危險的,處理不也會導致面接的中斷。)

對策:

第一,在咨詢過程種出現上述問題時,咨詢人員要善于利用其情緒積極的一面,使其不阻礙面接的繼續,同時要注意不要卷入對方情感的漩渦中。

第二,要接受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或上級咨詢機構的督導。

三、面接的終結:

在面接中,咨詢人員對于可能出現的上述問題如果能給予恰當地解決,使咨詢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從而使面接順利的結素,稱之為面接的終結。

其標志為:當事人主訴問題基本解決;

當事人主訴問題沒有解決,但當事人的情緒得到了根本的解放,有了自我理解,并準備迎接新的生活和體驗。

主訴問題是否已解決比較難判斷,但是當事人找到了將來的發展方向,這對其以后的生活及心理統合能夠起到支撐作用。

3)面接結束后的追蹤調查:

第一,調查的對象,分個人和團體兩種

第二,調查的方法:有心理咨詢機構發出慰問信,了解當事人面接終結后的有關情況。

通過電話進行追蹤調查,定期詢問當事人的發展狀況;

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可以通過函寄的方式送達。

第三,學校心理咨詢中的追蹤調查

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對其對象進行一定的追蹤調查非常重要,既可以幫助心理輔導教師確認心理咨詢的成效,又可以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兒童、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軌跡,有助于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第四,對追蹤調查結果的靈活運用。

2、“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法的核心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在1942年完成的論文《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中,他正式提出了“來談者中心”的名稱,標志著“來談者中心”咨詢法的初步創立。

其理論核心是發展的自我成長觀。

具體的咨詢方法是——不給來談者任何的忠告、指示及心理勸告,也沒有分析、解釋等等。而只是認真地傾聽來談者所表述的語言背后的感情,然后進行非指示性的心理咨詢。

3、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的特點:

第一,心理咨詢的印象是友好的,支持的,咨詢者和來談者之間有一種溫暖的氣氛、

第二,來談者的個體內部具有自我成長潛力和自我實現的傾向,心理咨詢師要引導,而不是破壞;

第三,心理咨詢者要關心、尊重來談者,理解其內心世界,在此過程中要建立一種真正的信賴關系;

第四,在心里咨詢過程中,要讓來談者有新的體驗和感受,促使其自我認知、行為等發生變化。

第五,心理咨詢過程中,對來談者的傾訴要逐語記錄或錄音,進行細致的分析、評價,以利于科學地研究心理咨詢技術。

4、“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的方法和主要代表學派:

第一,古典羅杰斯學派,即強調非指示性咨詢,注重傾聽;

第二,人格中心接近派(自我心理學認為外界事務反映到人的主觀意識中形成“現象的場”,進而規定人的行為。)

第三,體驗過程療法派。(是目前世界上“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的主要學派。)

5、“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技術方法的總結:

1)咨詢氣氛——要求形成安定、安心的氣氛

2)咨詢關系——主體是來談著,咨詢師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1957年,羅杰斯指出,心理咨詢師要具有三個條件:無條件的肯定關心;共感的理解;純粹性。

1960年,發展成為6條。

6、“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詢技術的定義:

現在我們所論述的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詢,是傳統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療法的簡易形式,與傳統的精神分析療法相比,心理面接的次數少,時間短,目的是使當事人的人格發生變化,使其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志向,而不是問題解決。咨詢的核心是:將當事人潛意識、無意識中的東西挖出來,使之意識化,即通常所稱的 “洞察”,這是咨詢的關鍵所在。

7、精神分析法心理咨詢技術——最主要的是感情的發泄。

8、“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詢的幾種技術和方法的總結:

第一,精神分析咨詢法是一種次數少,時間短,直接有效的方法,主要讓當事人洞察無意識、凈化內心世界的感情。

第二,咨詢師在傾聽當事人傾訴時,既要傾聽其語言,又要觀察其非語言行為,如表情、身體特征、姿態特征等等。

第三,解釋時要注意尺度、有分寸。

第四,解釋的順序一般是,先解釋行為類型,再解釋行為內涵,最后找出行為原因。

9、行為療法:

是利用學習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原理解決人的不適應問題,使人的行為發生變化的一種心理療法。

10、行為療法的常用技術:

1)系統脫敏 2)漸進的接近 3)社會技能訓練 4)參與造型技術;

11、“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技術和“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詢技術的比較

“來談者中心”心理咨詢技術與“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詢技術從咨詢目的上來看,前者針對個人的成長,發展進行援助或對個人將來可能產生的問題用一種較好的統合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處理。后者則將當事人的潛意識、無意識中的東西挖掘出來,使之意識化;從主導者來看,前者是當事人 ,后者是咨詢師。

12、行為療法的重點的技法介紹:

第一,系統脫敏

第二,自律訓練法;

第三,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是指在心理咨詢場合中,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使求詢者的認知、感情和行為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

第五章 學校心理測量與診斷技術

1、如何選擇心里測量量表:

1)版權條件

2)效度

3)信度

4)客觀性

5)實用性

6)計分的容易性

7)經濟性

2、進入心理測量的技術:

(一)測量方法——為使學生感到安心,之前先可以進行一些輕松的談話或者活動;(二)測量時間——學校的話,最好是在上午,

(三)測量場所——室內光線要適當,一般溫度保持在15-20攝氏度間,免噪聲等

(四)準備工作——測量用紙、工具要備齊,鉛筆要多備幾支等

3、學校心里診斷要抓住的五大因素:

1)身體的因素

2)智力因素

3)人格、情緒的因素

4)環境的因素

5)體質的因素

4、學習、學業問題的心理測量:

1)智力測量;

2)基礎學力測量;

3)學習能力測量;

4)學習不適應的心理測量;

5)性格測量;

5、適應性測量和發展性測量的區別:

類別 

目的 

特點 

適應性測量  對其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診斷  發現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情緒、社會生活、

身體狀況的影響 

發展性測量  判斷有無發展性問題,即

正常的或異常的發展以及

發展停滯或發展退化等 

可及早發現,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6、學校適應問題的心理測量內容:

1)性格的適應、欲求測量

2)親子關系、家庭環境測量

3)不安傾向、人際關系的測量

4)行為問題的預測性測量

5)發展性測量

7、比較題:

類別 

目的 

特點 

學習能力測量  通過測量發現經由學校教育、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技能如何  發現部分有心理障礙

或學習困難、厭學、學業不良的兒童 

智力測量  發現智力與學習能力的關系以及智力和其他學習技能、適應等方面的關系  發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的關系,確定其非智力因素 

性格測量  調查學業不良的原因,

發現有無自卑感或神經質

及不安傾向等 

調查學生人格各個側面的表現

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8、學校壓力癥:

兒童、青少年在日常的學校教育生活中受到一種威脅性刺激,想從這種環境中擺脫出來而感到的不快感、恐懼感以及出汗與心跳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應狀況。

9、弱智或又稱智力精神發育遲滯:

是指智力、精神機能明顯低于普通兒童平均水平,同時伴有適應性行為障礙,并且是在18歲以前出現。

10、學習困難或學習障礙的診斷:

LD(國際上學習困難的一種簡稱)或學習困難兒童的診斷要領:

第一,因身心發展遲緩或障礙而導致的學習機能障礙。

第二,認知-信息處理過程的機能不全或缺陷。

第三,掌握基本的學習能力明顯困難。

第四,具體各學科的學習困難表現。

第五,由學習困難而派生出的二次性心理障礙-情緒、行為方面的不適應狀況。

11、語言發展障礙的診斷:

語言發展障礙屬于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交往中意思交流的障礙。語言是由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構成的“語言環”來表現的。

對常見的兒童語言障礙的診斷如下:

第一類型:表述性語言障礙

第二類型:接受和表達混合性語言障礙

第三類型:構音障礙

第四類型:口吃癥

第五類型:非定型意思交流障礙。

12、不良行為的診斷:

第一,學校環境。

第二,社區環境。

第三,家庭親子關系。

第四,T-G性格測量中,社會適應性和情緒安定個項目得分顯著低下。

第五,性格特征中極端性、神經質和自我否定的概念明顯。

13、精神障礙的診斷:

第一,語言、表情、情緒表現異常。

第二,身體、感覺表現異常。

第三,思考、想象、觀念表現異常。

第四,活動、行為表現異常。

學當校中的兒童、青少年出現精神障礙的癥候時,心理輔導教師單靠個人的“孤軍奮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盡快地爭取上級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或醫療機構的診斷與治療。

14、不適應:

是指個人與環境不調和,處于生活的危機之中。

15、語言障礙:

就是這一“語言反饋系統”的構造中某個環節出了故障,使這一系統的反應——運動遲緩或受阻,于是產生各種各樣的形態和特征的語言障礙問題。

16、語言環(語言的反饋系統):

是指通過視覺或聽覺器官所接受的語言刺激,從人體神經末梢向中樞神經傳送,稱之為“輸入”,從中樞神經再向神經末梢傳送有關命令,并產生語言的表述,稱之為“輸出”,這兩方面構成的語言環,又稱之為“語言的反饋系統”。

17、不良行為:

不良行為是兒童、青少年的情緒障礙或不適應問題所引起的在心理上常常呈現欲求不滿、人際關系不良、以及易沖動、具有神經質傾向。

18、日記理解法:

日記是一種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的很重要的方法。

日記的種類分以下幾種;

一、個人日記:1)兒童日記;2)中學生日記;3)青春日記。2、3可稱為“成長的煩惱”生活記錄

二、生活日記:記錄日常生活

三、集體日記:以班級為主體,學生之間的輪流執筆,教師也加入其中,或執筆抒懷或紅筆批注。

另一種集體日記稱為友人組合日記,即兩三知己之間的心理感情交流,教師不加入其中。

19、繪畫測量法:

樹木人格測量法、人物畫測量法和風景構成描繪測量法。

20、剪貼作品理解測量法(自己看書去理解一下下)

第六章 學習心理輔導和教育咨詢

1、學習心理輔導的內涵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30年代前。

第二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

第三階段是80年代以后。

2、學習心理輔導的主要內容

一,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心理特征;

二,是培養學生自己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三,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考、創新的學習能力;

四,是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進行心理輔導;

五,及時發現阻礙學習進展的因素

六,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要配合日常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對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診斷性和形成性的評價。

3、創新能力的因素和阻礙:

日本心理學家恩田等認為創造性思考由以下四個因素組成:

流暢性、柔軟性、獨特性、具體性。

在以上四個因素中,獨特性最重要。

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考的培養也由一些阻礙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認知上的障礙。

第二,文化上的障礙。

第三,感情上的障礙。

第四,人格上的障礙。

第五,教育上的障礙。

4、學習評價體系:

由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評價活動三方面要素構成。

5、診斷性評價的主要內容:

短期的診斷性評價方法,主要分三種:

一是在學習新的知識,新的學科內容時,對學生預備性知識、技能、即先行的學習能力的診斷。

二是學生能否達到教學目標,以及對新的學科知識的了解多少,進行事先的確認。

三是對學生學習樣式、學習類型進行心理測量

長期的診斷性評價有來兩種:

一是,對學生基礎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理解能力的診斷評價,其中包括必要的智力測量、標準學習能力測量和學習成績測量等。

二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情緒、意志等性格特征方面的診斷,以發現學習困難問題產生的結癥。

6、形成性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問答法、觀察評定法、報告法和作品展示法等。

7、診斷性評價:

是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已具備的必要的學習能力、興趣、態度,包括已具有的基礎知識、技能等各種教學信息,使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建立在學生的適應性和能力的基礎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教育手段。

8、形成性評價:

是在一定的教學、學習活動過程中展開,對所期待達到的教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的收集,并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使教與學的活動自行調整和修正,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9、學習困難:

兒童的學習活動不能達到與其實足年齡相應的教育程度水平,其學業成績、技能、知識發展受到明顯的損害。

10、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在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時的注意事項:

要注意兩方面的咨詢和輔導工作:

1)協助教師要做好學習輔導工作:

第一,老師要正確認識和評價學生的智力。

第二,正確評價和認識智力與學業成績的關系。

第三,正確評價男、女生的智力差異。

第四,積極幫助學生來發展自己的潛能。

第五,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第六,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輔導:

第一,對學習動機的輔導。

第二,懂得激勵作用。

第三,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輔導。

第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五,對考試焦慮心理的輔導。

11、創造能力培養的主要方法:

第一,思考柔軟性訓練:

1)從固定的思路中解放出來;

2)思考方向的變換

第二,創造思維的訓練:

1)KJ法

2)NM法

3)等價遷移思考法

12、學習困難兒童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缺乏學習的意愿和學習動機,對學習不敢興趣而造成的學習困難,稱之為厭學癥。

第二層次,是學業不振,這類學生有學習的愿望和動機,由于學習的不適應造成成績不好,稱之為恐學癥。

以上兩個層次學習困難兒童沒有智力方面的問題,而第三層次,

學習障礙(LD)學生智力在弱智邊緣,且各方面的發展都不平衡,這與中樞神經機能異常有

13、學業不振:

指有學習欲望,但學業成績不高,常常處于受挫狀態,由此引起的學習自信心喪失。

14、學習障礙:

聽、說、讀、寫、思考和計算等能力方面有缺陷,特別是在語言方面的表達,寫作、理解和使用上,以及在心理上有一項或數項明確障礙的兒童。

15、學業不振的輔導:

1)學科輔導;2)生活輔導;3)心理輔導;

16、學習障礙的診斷和輔導:

診斷的層次有三:

第一層次,是進行行為觀察和心理測量。

第二層次,是根據具體案例進行個別、特殊的學習能力診斷,對學習障礙的類型進行識別。

第三層次,是微細神經癥狀檢查等。

*輔導

措施——

第一,是針對學習障礙兒童的特別教材、教學用具的開發;

第二,在讀寫、計算、認知等具體的各個學科中,設計特別的學習課程

第三,改善他們不適應的認知、行為的特點,積極調解他們的學習情緒和興趣

第四,要對學習障礙兒童進行感覺統合治療,改善他們的大腦反應機能

第五,開發學習障礙兒童的潛在學習能力。

第七章 學校適應的心理咨詢

1、學校壓力癥:

兒童、青少年在日常的學校教育生活中受到一種威脅性刺激,想從這種環境中擺脫出來而感到的不快感、恐懼感以及出汗與心跳數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應狀況叫學校壓力癥。

2、學習不適應問題的類型和表現

主要表現為兩大類:

興奮型和抑制型。

興奮型以學習或考試焦慮癥為主;抑制型以厭學癥為主。兩種狀態對學生身心健康都會造成損害。

3、考試焦慮癥:

是一種特定的對學習緊張、不安、擔憂的心理壓力反應它集中表現為對考試情境的一種類似神經癥性的緊張、擔憂的反應,主要起源于日常學習過程中對學目標把握不大因而缺乏自信,使學習的動機和心理受到威脅和抑制。

4、對學生不適應問題的心理輔導:

對學生學習不適應問題中的厭學癥、缺乏學習動機、憂郁、有無力感的兒童、青少年的輔導方法如下:

首先,要早期發現問題。

其次,培養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功感,多鼓勵、少批評,肯定他們的點滴成績,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再次,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分小步子、小階段地完成學習目標。

最后,調整學習環境。家庭和學校兩方面來改善。

5、問題行為:

在臨床心理學上也稱為行為障礙,是指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出現的那些妨礙人格的良性形成、學習能力的正常發展、身心健康成長,或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某種麻煩的行為。

6、問題行為的分類:

美國,五類:

第一,學校學習不適應狀態

第二,人際關系不良

第三,不適應的行為和情感表現

第四,身心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無力感、抑郁和痛苦感

第五,與學校壓力癥有關的身心癥狀

我國心理學家將行為問題分類分為四類:

第一,過失型。第二,品德不良型;第三,攻擊型;第四,壓抑型。

日本將此問題行為分為兩類:反社會傾向的行為和神經傾向的行為

7、學校心理學研究人員對問題行為的認識:

五種認識——

第一,問題行為的“麻煩觀”;

第二,問題行為的“異常觀”;

第三,問題行為的“不適應觀”

第四,問題行為的“錯誤學習說”;

第五,問題行為的“發展課題說”

8、對問題行為的矯治:

1)對家庭教育環境中不適應的親子關系或病理現象的消除;

2)自我概念、自我認知的改變;

3)培養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強化脆弱的人格;

4)適應行為的再學習;

5)發展的、預防的矯治。

9、對問題行為的輔導——06年簡答

1)傾聽、接受、共感的理解;

2)感情的凈化、明確化;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制定新的適應性的行為目標

10、對考試焦慮現象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輔導方法。08年的簡答略

11、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在處理學校壓力癥時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對兒童、青少年的學校壓力癥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從而使教育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取得較大的效果。

第二,當學生身心不適應,出現壓力癥狀,應讓他們到學校衛生室“避難”,或回家休息,教師不要在精神上過分激勵、促使學生奮發努力,即“逼得太緊”。

第三,近年來,隨著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對于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壓力癥采用種種心理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總而言之,學校壓力癥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不適應問題的表現。

第八章 學校精神衛生與心理臨床

1、“情緒障礙”的概念和類型:

情緒障礙——自我身體以及心理存在方面受到威脅,而急劇地引起心理、身體方面的動蕩、混亂的狀態,其主要表現為憤怒、恐懼、喜悅、愛情、悲傷、厭惡等情緒活動,所謂障礙就是指感情、情緒這些活動的混亂摩擦而引起的行為異常。

主要類型:

1)吸煙、酗酒;

2)神經性攝食障礙

3)偷竊行為

4)吸毒和藥物依賴

2、神經癥的主要類型:

1)不安神經癥;

2)小兒歇斯底里癥;

3)恐怖癥;

4)強迫癥;

5)疑病神經癥;

3、“精神分裂癥”的概念和類型:

精神分裂癥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神障礙,15-20歲為發展的高峰期,主要表現為幻覺、幻聽、妄想以及自我封閉、產生問題行為等異常體驗,癥狀和病理發展緩慢,癥狀發展的結果導致人格整體崩潰。

*類型:青少年精神分裂類型有——

1)破瓜型;

2)緊張型;

3)妄想型;

4、青少年自殺的心理咨詢和指導方法:

第一,早期危機介入。

第二,發現當事人有自殺心里念頭時,心理輔導教師不能遵循保守秘密義務,要及時通知家庭。社會和各方面、協調做好轉化工作。

第三,心理咨詢中的戰術,不要直接介入阻止其自殺念頭,要餐區迂回戰術、延遲戰術。

第四,及早對其生活環境做出調整,盡量消除不理因素,降低當事人的情緒壓力。

第五,可給當事人幾個隨時可以撥打的電話號碼,便于緊急時聯系。

5、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

第一,早期發現后應立即進行精神治療。

第二,早期必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藥物治療;

第三,因精神病人自立困難,故需要特殊的生活指導,以及進行作業療法。

第四,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內的患者要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支持,給予溫暖和關心,使其獲得良性緩解和康復。

6、自殺心理分析:

第一,一個人求死的背后,總隱藏著某種愿望,故在心理咨詢中應努力去發現當事人是否有價值觀、愿望受挫情況的存在,因為“唯一求死的反面是希望被求助的愿望”,故找到這種愿望是對自殺的心理預防極為重要的措施。

第二,唯求一死的反面是希望被救助,但被救助的道路如被堵住、封閉,則當事人孤獨感會更加強烈,易產生自殺行為。

第三,自殺首先是一種心理危機的表現。這種心理危機與社會的周圍環境有關,環境是溫暖的,則自殺率會下降;若周圍環境是冷冰冰的、缺乏心理援助,則自殺率會上升。

第九章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咨詢

1、青春期危機的概念:

從心理學上看,在整個精神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階段發展為了另一個新的精神階段過渡的中間期。在這個過渡的中間期里,舊有的精神體系缺乏其解決問 題的有效性,而新的精神體系尚未完全構成,因而處于一種危險的不安全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中,個體的成長、成熟會遇到各種困難,也是各種各樣的心理不適應問 題和障礙容易出現的時期。

2、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第一,價值觀的多樣化。

現代大學生對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哲學思想或意識形態傾倒的狀況已經少見了,他們非常重視自我的感受、判斷和對現實的體驗,從中形成自我價值取向。

第二,對人際關系的敏感;

在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中最強烈感受到的是,80%以上的心理問題與人際關系問題有關。

第三,許多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想盡辦法擺脫煩惱,活得瀟灑。

但人有時候必須通過苦惱、不安、痛苦,通過克服深刻的心理危機才能成長起來,才能將自我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3、大學生活的幾種主要不適應問題:

兩個問題:

第一,學生無力癥候群;

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副業化傾向”

另一種是神經性冷漠癥

第二,新入學癥侯群

4、大學生的精神衛生問題:

1)身心不適應問題;

2)人際關系導致的心理問題;

3)神經癥;

4)精神分裂癥;

5)躁狂——抑郁癥;

6)自殺。

第十章 家庭心理咨詢

1、家庭心理咨詢的原則和形式:

中立性原則;客觀性原則。

形式:

1)個人心理面接;2)并行心理面接;3)協同心理面接;

2、親子關系的概念和特點:07年簡答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法定的血緣關系,同時也是指父母如何養育、對待子女,反過來又是如何對待、認識父母的這樣一種互助的社會人際關系。

特點:一是互動性,即親子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向前發展的;

二是階段性,親子之間的感情和關系的發展又是具有階段性的。

3、家庭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07年04

家庭心理咨詢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補的關系,其主要咨詢的問題分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兒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長、發展,在家庭生活中的適應問題等。

第二,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問題;

第三,親子關系的類型調整。

第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

第五,對在學校和家庭中已經產生不適應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兒童、青少年的指導和咨詢。

4、親子關系的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保姆林德的父母教育四維度:

第一,父母控制性維度。

第二,成熟性要求維度;

第三,交往性維度;

第四,支持性維度;

后來,他把親子關系劃分為四個類型:

1)權威型:高控制、高反應;

2)專制型:高控制、低反應;

3)寬容型:低控制、高反應;

4)放任型:低控制、低反應;

日本心理學家戶川行男、品川不二郎等提出十類:

一、拒絕親子關系:1)消極的拒絕型2)積極的拒絕型

二、支配的親子關系:1)權威型2)野心型

三、過保護的親子關系:1)干涉型2)不安型

四、服從的親子關系: 1)溺愛型2)盲從型

五、矛盾、不一致的親子關系:1)矛盾型2)不一致型

5、家庭類型與兒童不適應問題的關系:

第一,拒絕型的親子關系;

在集體生活中攻擊性強,逆反性、反抗性大,在學校中欺負別的學生的可能性大;

不合群,性格孤立,有自卑感;

對其今后智力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過保護型的親子關系;

會使兒童依賴性強,獨立生活能力差,性格表現教幼稚,不安度較高;

在集體生活中不適應,責任心不強,創造性不夠;

身體往往比較虛弱。

第三,支配型的親子關系:

性格混亂或性格內向,情緒消沉、易沖動,承受挫折能力差,在青春期中一旦遭受嚴重的心理挫折、失敗,厭生、產生自殺的可能性大;

在集體生活中看到弱者,非常傲慢;看到強者,有非常卑屈,有吃軟怕硬,或神經癥性格傾向。

第四,矛盾型的親子關系;

易使性格外向的兒童說謊,言行不一,易產生不良的社會行為;

而使性格內向的兒童猜疑心較強,有恐怖感對人有一種不信任感,對父母采取兩面派手段;

在性格發展上,可能出現男孩沒有男孩氣,女孩沒有女孩子氣,有不守道德規則的問題行為,今后生活中在戀愛婚姻問題上獸挫折、產生人格障礙的可能性較大。

第五,離異家庭的親子關系;

使兒童比較自私,自我中心強,沒有責任心,產生強烈的攻擊行為;

情緒不穩定,猜疑心強,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性心理異常或在青少年期出現性的問題比較多。

最后,需要重要提到的是:親子關系不僅影響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而且對父母的身心狀態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名詞解釋:

1、拒絕的親子關系:

是指父母在子女的教養在感情上或態度上表現出拒絕傾向。

2、支配的親子關系:

是指父母對孩子支配過頭,把孩子當成父母的所有物,想用絕對權力去統治子女。

3、過保護的親子關系:

指為孩子擔心、不安、恐怖,經常想用過份的保護去消除這種不安感情。

4、服從的親子關系;

指對孩子的要求和意見,不管是什么都無條件接受,并以此感到滿足的父母。

5、矛盾、不一致的親子關系;

指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前后矛盾或父母之間的教育態度不一致。

6、安全型依戀:

是指子女和父母相互信賴、相互依賴,親密性強,標致著父母有安全感,子女也有安全感,屬健康型依戀。

7、回避型依戀;

因害怕失去社會某種依存對象或避免感情不安,而采取的親子依戀來補償內心感情的失落等。

8、反抗型依戀;

子女對父母有敵意、不安、想自立,又不能脫離父母影響,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存在強烈的矛盾感,是一種不良依戀。

9、混亂型依戀;

表現在自我對他人交往溝通極其消極,對父母一方依戀特別強烈,具有焦慮、不安情緒。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中西区| 辽宁省| 亚东县| 台湾省| 信丰县| 新泰市| 鄄城县| 青川县| 仙桃市| 永川市| 五大连池市| 四川省| 阜城县| 长宁县| 保德县| 海丰县| 洛南县| 集安市| 丽水市| 西充县| 吴桥县| 上饶市| 乐至县| 洪雅县| 昌乐县| 博客| 桦川县| 郎溪县| 确山县| 横峰县| 吉林市| 财经| 梓潼县| 双桥区| 康保县| 芜湖县| 紫云| 旺苍县| 申扎县| 金乡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