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古代后期中世紀西方的心理學觀念
皮浪是懷疑學派的創始人。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達到心神恬靜。
伊壁鳩魯學派:伊壁鳩魯盧克萊修。
伊壁鳩魯認為,萬物的基礎是在虛空中運動的不可分割的物質粒子――原子。
盧克萊修長詩《物性論》以宣傳伊壁鳩魯主義。
格林是一個自然神論者,并有目的論的思想。世界除了開始與神有關外,其后與神沒有什么關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規律的支配。
格林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格林對醫學有很大的功績,從他開始,腦作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漸被鞏固下來。
最有影響的教父:奧古斯丁。
奧古斯丁信奉二元論的心理學。認為,“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質的。
奧古斯丁認為靈魂的活動和心理的活動是統一的,靈魂有三種功能:⑴自覺的記憶;⑵理智;⑶意志。
四、 近代西方心理學(一)文藝復興時期
從十四世紀下半葉起,便產生了資產階級反宗教、反神學的所謂“人文主義”運動,即是資產階級所謂的文藝復興運動。當時資產階級所謂的“文藝復興”,決不是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們的唯物主義科學思想來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作輿論準備。“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文化運動。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與中世紀的宗教文化相對抗。
波蘭杰出的天文科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恢復了古代希臘人的太陽中心說,是沖破中世紀宗教封鎖的開始。發表了《天體運行》論證了行星系是以太陽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為中心。這就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日心說”,也稱“地動說”)。
塞爾維特發現肺循環。
哈維以動物的實驗證明了血液循環。
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是西方最先進的國家。達·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義并是個多方面的天才。
斐微斯《論靈魂與生命》《論科學》。他是人文主義者,他曾極力提倡改革教育,反對經院式教育。
五、 近代西方心理學(二)17世紀的法國和荷蘭
笛卡兒是法國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數學家與自然科學家;他創立了解析幾何,第一個將代數方法應用到幾何學中去。
笛卡兒的認知論是唯理論,他相信人有固有觀念亦稱天賦觀念。他看重追求知識的方法,不重視實驗方法,而偏重數學的演繹推理。他認為只有象數學那樣由明白無誤的公理推導出來的知識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間接由感覺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可靠的。
只有主觀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標準,笛卡兒的真理標準使他得出靈魂存在的結論。“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認為主觀上明白的觀念,并非來源于人的實踐,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觀念”,也稱天賦觀念。
笛卡兒的唯理論,其實質是唯心的。因為真理不能憑主觀感覺作為標準。
笛卡兒運用他的唯理論,進一步獲得了心物二元論的結論:
認為世界上有上帝,有靈魂(心),有物質,三者都是不依賴他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絕對獨立存在的只有上帝,靈魂與物質只是相對的獨立,它們須依靠上帝才能存在。
認為心與身是兩種互相獨立的實體。
心身交感論:笛卡兒認為,心能影響身,但是他又說身對心有著更大的影響。心身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關系。他對心身間的關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論。并選擇腦中的松果腺作為靈魂的駐所。
在心理學史上笛卡兒被稱為反射動作學說的創始人。“反射”術語起用于笛卡兒,但其具體意思卻與后來的“反射”概念有著一定的距離。
笛卡兒著《論情緒》認為有六種原始情緒:驚奇、愛悅、憎惡、欲望、歡樂、悲哀。其他情緒,雖然很多,但都是這六種情緒之中的某些種的組合。
逢會論:格林克斯提出了逢會論(亦譯偶因論)。認為感覺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與人體;而是上帝。當物與人體正發生作用時,是上帝使其靈魂產生感覺,外物與人體的作用只是適逢其會,是偶然的原因。
馬勒伯朗士《對真理的追求》。他受笛卡兒靈魂與肉體互相獨立的思想的影響,認為不僅肉體不能作用于靈魂,使靈魂產生感覺或思想,靈魂也不能作用于肉體,使肉體產生動作。
馬勒伯朗士認為人的經驗的單位,不是獨立的感覺而是復合感覺,是過去的經驗與當前的感覺的結合。馬勒伯朗士稱為“復合感覺”,又叫做“自然判斷”意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判斷。自然判斷是人明知其不正確也無法不那樣知覺的一種判斷。
斯賓諾莎生于荷蘭。
笛卡兒認為世界有三個實體:上帝、靈魂和物質。斯賓諾莎則認為只有一個,他稱為上帝的實體。他所謂的上帝實則指無限永恒的自然界。
自因說是由斯賓諾莎提出的,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錯綜復雜、無窮無盡的因果聯系中,它們存在和變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稱自因說。
斯賓諾莎認為唯一的實體是無限的自然界,它的屬性的數目是無限的,人只能認識這無數屬性中的兩個,即心與物。
斯賓諾莎《倫理學》1675年,認為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感性的知識,第二種是理性的知識,第三種是直觀的知識。
心身平行論:在斯賓諾莎看來,思維和廣延并不是兩個互相獨立的實體。可是他將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卻不能互相決定。
斯賓諾莎認為人有相似聯想或同時聯想。
斯賓諾莎認為情緒有兩類,一類是心的主動狀態,另一類是心的被動狀態。
斯賓諾莎是一元的世界觀,卻又有泛心論的錯誤觀念。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兒童文學概論》復習資料(2)
07-222022年浙江自考廣告文案復習資料
08-102022年浙江自考俄羅斯小說文體論復習資料第五章
10-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語(二)串講筆記:lesson10-13
0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重點(七)
08-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陳子昂與張若虛
09-0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反饋
08-292022年浙江自考《科技檔案管理》串講筆記(11)
10-102023年浙江自考水產繁殖育苗技術復習資料:論述題
02-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重點三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