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思維
第一節 問題的解決
一、影響問題解決的一些因素
1、刺激物的名稱是否呈現
(蠟燭問題是問題解決的經典實驗之一。要求把蠟燭固定在墻上,允許使用的東西是桌子上的蠟燭、火柴和一盒圖釘。被試往往忽略了盒子,將其看作是圖釘的盒子,是屬于圖釘的(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這叫功能固定化),被試不能想象盒子可以用來裝蠟燭。而盒子這個名稱明確告訴被試后,被試就會恍然大悟。)
2、噪聲
(嘈雜的聲音會妨礙你的思考,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3、定勢的作用
陸欽斯的冷水實驗—陸欽斯水壺問題
4、解決問題的策略
哪種策略更好,記憶或理解?這依賴于你的要求: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靠記憶更好,但從長遠觀點來看,理解是更有效的。
(給6歲,8歲和11歲的兒童42張普通物品的圖片,例如鋸子、蘋果、玩具娃等。首先要求兒童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證實他們是知道這些物品的。然后要他們猜這42種物品中,哪一件是實驗者心里正在想的。把兒童的回答(即問題)分成三類:①一般性問題。問題提得很一般,可以指兩種或多種圖片,例如“你正在想一種玩具吧?”②具體問題。問題提得很具體,指一件特殊的物品,例如,“那是一只小船嗎?”③假的一般問題。問題指的是某一具體物品,但提問的形式像一般問題。例如,“你想的東西,它有帆嗎?”
隨著年齡的變化,兒童采用的策略有很大的不同。(年齡較大的兒童更多地提出比較有效的一般性問題)
5、個性的影響
默塞總結了沉思或沖動與問題解決能力之間的關系的文獻后指出,沉思的被試多提出一般性問題(從長遠說這是更有效的策略),而性急的被試更多地提具體的問題。
二、怎樣移動哈諾伊塔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問題解決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索,以求通過搜索最后達到目標或目的的思維過程。
第二節 概念的形成P253
一、概念及概念的形成
概念有其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即概念的含義,或者說是它包含的事物的各種本質屬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屬于這一概念的個體的總和。概念的內涵越深,它的外延就越窄,即概念所包含的本質屬性越多,屬于這一概念的個體越少。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制約的。
概念就是對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組刺激所作的同樣反應;概念形成就是去發現那些相似特征的過程。
第三節 決策
一、決策策略
人們往往受一些與作出決定無關的信息的影響,但是又常常忽略了一些與作出決定至關重要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代表性”搞錯而在決定概率時犯錯誤。(例如,你在用計算器做加法時得出一個總數:12,345.這個數目好像不大對頭,你又加一遍仍然是12,345.這時候你心里想,做加法得出12,345似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你認為這個數的隨機代表性不大,但實際上,12,345這個特殊的數目,與另一個特殊的數目85,769具有同等的出現概率。)
“代表性”、“可利用性”對被試判斷事件的概率影響很大,雖然它們不是正確的線索。另一方面,樣本的大小是一個正確的線索,但人們沒有好好利用它。小樣本的數據更容易偏離平均數。
二、影響決策的一些因素
1、年齡的差別
青年男子比老年男子更自信,青年婦女與老年婦女在自信程度上無差別。青年人不大可能因失敗而停止,他們更愿意接受前途未卜的工作。
2、性格特點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06-1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