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語言組織
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具體說來,文學語言組織具有如下三種特性。
(一)文學語言組織是一種語言性構造:這里所謂語言性,是指文學文本是由語言這種符號構成的。“構造”,是指語言各個組成部分的安排、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形式。文學語言組織不是照搬一般語言,每一部文學文本都有自身獨特的語言性構造。
(二)文學語言組織具有整體性:
黑格爾說:“有機體的各部分、各肢節只有在它們的聯合里才能存在,彼此一經分離便失掉其為有機體的存在。”
(三)文學語言組織具有表現性目的和個性特征:
1.文學文本中的語言是服從于表現特定意義的。
如魯迅散文中說:“我的后窗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似乎廢話,但非如此寫,不能表現蕭索孤寂的情調。
2.在實現表現性目的的過程中,語言呈現出作家的獨特個性。
如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劉家嶠有兩個神仙,臨近各村無人不曉:一個是前莊上的二諸葛,一個是后莊上的三仙姑?!?/p>
語音層面
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主要包括節奏和音律兩種形態。
(一)語音層面的作用:
1.詩歌聲韻是構成詩歌抒情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例:“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眔u韻、ü韻,表現出柔腸寸斷的感情。
2.散文的聲音節奏對文章也是第一要事。
“氣”在中國古代文論中,有時還專指文章的聲調語氣。古人寫成文章是要吟詠誦讀的。在誦讀中就會發現,隨著文章字句中音調節奏的變化,從自己喉舌唇吻間通過的氣流也有輕重緩急之分。音韻學的興起,就促進人們有意識地調節文章中字音的清濁節奏,以求誦讀時氣勢順暢。這就形成了一種“文氣”說。
清桐城派劉大魁“以音節求神氣”,為桐城派不傳之秘。
3.小說語音形象的刻畫:
茅盾《子夜》寫吳老太爺過鬧市:“長蛇陣似的一串黑怪物,頭上都有一對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強光,嘟――嘟――地吼著,閃電似的沖將過來,準對著吳老太爺坐的小箱子沖將過來!近了!近了!吳老太爺閉了眼睛,全身抖了,他覺得他的頭顱仿佛是在頸脖子上旋轉;他眼前是紅的、黃的、綠的、黑的、發光的、立方體的、圓錐形的……混雜的一團,在那里跳,在那里轉;他耳朵里灌滿了轟,轟,轟!軋,軋,軋!嘟,嘟,嘟!猛烈嘈雜的聲浪會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p>
(二)節奏節奏是文學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之一,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規律的起伏狀況。
(三)音律音律,也稱聲律、聲韻或韻律,是文學的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之一,是由聲調、語調和韻的變化和協調而形成的內部和諧狀況。
漢語語音有四聲之分:在古代漢語中指平、上、去、入,而在現在漢語中則指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十章
09-19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