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利他行為
1、決策過程的五個步驟:
(1)對緊急事態的注意。
(2)正確地解釋情景。
(3)對個人責任的決定。
(4)對恰當介入方式的決定。
(5)執行助人行為。
2、影響利他行為的情景因素:
(1)旁觀者效應(2)情景的模糊性(3)榜樣人物的作用
(4)求助者的特點(依賴性、親密關系和吸引力、類似性、責任)
3、影響利他行為的助人者個體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內疚 (3)責任和承諾 (4)個性
4、利他行為的理論:
(1)生物學理論
(2)社會規范理論(社會責任規范:指我們對于需要幫助和人負有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回報規范:也稱互惠規范,指人們應該幫助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不應該傷害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
(3)學習和模仿理論(改變利他行為的概率、利他行為作為強化來源、獎勵和代價、模仿)
第十一章 人際吸引
1、人際吸引理論:
(1)強化理論:以強化概念(指行為與影響行為的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通過不斷地改變環境的刺激來達到增強、減弱或消失某種行為產生頻率的過程)為核心,揭示情感強化和人際吸引之間的關系。
(2)相互作用論:著重探討交往雙方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人際吸引的影響,這是西方社會心理學互動理論的一種,是一種“真相倚”情形。
(3)得失理論(先貶后揚的吸引效應)-阿倫森。
(4)相等理論(認為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一般人所孜孜以求的行為目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以代價和報酬的相等來衡量自己周圍的人際關系的。)
2、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一)外貌與好的個性品質
容貌、體態、服飾、舉止、風度、行為等因素在決定人際情感上起很大作用。人們喜歡美的東西。這是一種自然傾向。外貌美容易造成一種好的印象,產生一種光環作用,使人們產生一種接近的傾向。但是,當實際與本人面對面接觸時,或者是當雙方有了更多的交往時,這種光環作用就會減小。在長期交往中,好的個性品質(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才智、品德)所起的作用更大。
(二)相似性
研究表明,人們喜歡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性包括:(1)信念、價值觀和個性特征的相似性;(2)吸引力的相似性;(3)社會地位的相似性;(4)年齡的相似性。這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里的相似性不是實際的相似性,而是感知到的相似性。在實際生活中,因人們在初次交往中不可能涉及到信念、價值觀、態度等較深的層次,此時年齡、社會地位,外貌的相似性往往起主要作用。隨著交往的加深,人們之間的了解加深了,這時信念、價值觀和個性特征的相似性就變得非常重要,決定著人們是否會繼續深入交往。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三)需要互補
人們有喜歡那些與自己相似者的一面,也有喜歡那些與自己個性品質相反者的一面。這樣雙方不同的心理品質,可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補償。也就是說,當雙方的需要以及對于對方的期望正好呈互補關系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急性人和慢性人合作得很好,愛聽的和愛說的成了朋友的現象。
相似性和互補性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實際上二者有時也是一致的。例如,在戀愛、婚姻中往往支配型的男性和順從型的女性彼此有吸引力。這是因為他們對男女關系中的男女角色看法一致,認為男性應起支配作用,女性應順從。概括地說,相似性原則在喜歡中起重要作用,但有時候,當兩個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時,互補性原則起重要作用。在這些場合人們喜歡那些行為與角色相符合的人。
(四)熟悉性
熟悉能增加喜歡的程度。社會心理學家梅塔(T.Mita)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要求被試看自己的兩張照片,問他們喜歡哪一張。兩張照片是一樣的,只是一張是正像,一張是鏡像。同時,也要求他們的朋友表明喜歡哪一張。結果是,被試自己更喜歡鏡像,而他們的朋友則更喜歡正像。因為自己常常看到自己的鏡像,而朋友則常常看到正像。
看到的次數會增加喜歡程度,但次數也有一定界限,超過一定界限會產生厭煩的感覺。另外,次數的作用只表現在積極的或中性刺激物上,而對反面的東西即使增加見到的次數,也不會導致對這個東西的喜歡。
(五)鄰近性
鄰近性指如果其他條件相等,則人們喜歡鄰近的人。住得很近的人容易建立友誼也是這個原因。而鄰近性之所以起作用是與交往頻率有關。處于同一環境的人,常常見面,容易產生吸引力。常常見面的人容易彼此了解,這也是鄰近性起作用的原因。
鄰近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我們所喜歡的人往往是鄰近的,但我們所厭惡的人往往也是鄰近的人。所以鄰近是吸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六)相互性
相互性指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不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但這不是絕對的。有時我們喜歡一個不喜歡我們的人,或者不喜歡一個喜歡我們的人。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確喜歡那些 喜歡我們的人。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06-07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