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態度及轉變
1、態度的結構:(1)認知成分——基礎(2)情感成分——核心(3)行為成分
2、態度的功能:順應功能、認識功能、防御功能、調節功能。
態度的特性:社會性、具體性、協調性。
3、影響態度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人際關系、人際影響、個性心理特征、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
4、態度轉變的方法:參與活動法、登門拜訪法、團體規定論、全面宣傳法、溝通信息法。
5、態度轉變中各溝通要素:
(1)溝通者?。?)溝通內容 (3)溝通對象
第四章 行動與態度
1、認知之間的關系:
(1)認知無關:一個認知與另一個認知沒有關系
(2)認知失調:一個認知與另一個認知相對立
(3)認知協調:一個認知能推出另一個認知
2、認知失調的因素:
(1)認知失調失調程度隨著認知之間的差異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2)失調程度隨著有差異性認知數目的增加增加。
(3)失調程度與個體所有的協調性認知數目成反比。
(4)失調程度還必須考慮各個認知的重要性。
3、減少失調的方法:改變認知、增加認知、改變重要性。
3、韋納的成功和失敗歸因理論的兩個步驟:
(1)觀察者必須決定歸因是內存的還是外在的,即決定控制源。
(2)觀察者必須決定成功或失敗是穩定地發生的還是不穩定地發生的。
4、控制源理論(羅特):認為知覺者之間存在著一些穩定的個別差異,這些個別差異影響了因果推論。因果歸因的一個基本維度:內控性-外控性。
5、對人的歸因偏見:
(1)行為中心偏見-“行為”吞沒“場”
原因:
①是社會規范對我們歸因的影響,這種社會規范是人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②是當我們觀察另一個人的行為時,他的行為成了注意的中心,而行動發生時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為與背景相比,變得更為突出。
(2)顯著性偏見
(3)一致性反應信息利用不足偏見
原因:
①是基礎概率信息的抽象性。
②是人們認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
了解人們在他人行動的歸因中所產生的偏見,有益于糾正這類偏見 。就行為中心偏見而言,我們對其他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時人僅要重視行為本身的意義,而且要注意什么樣的環境因素促使行動者產生了這種行為,不能脫離環境來評論行為和對行為作出歸因。就顯著性偏見講,我們除了要注意經常出現的事物、現象、議論以及行動,也要對不常見的事物、現象等予以關注。也就是說,并不常見的事物、現象等也可能有著重要的含義,因此,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致性反應信息利用不足偏見告誡我們,考察一個人的行為時要放在特定的情景下,并要結合大家的反應,多聽取大家的意見??傊?,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待人們的表現,切忌犯主觀主義的錯誤。
6、歸因理論的應用
(1)心理健康
(2)績效評價(是評定員工過去成績的過程):歸因所起的作用:一是它影響了管理人員對下屬的評定;二是影響了他們對下屬提供的反饋;三是影響了管理人員對下屬不良績效原因的結論;四是影響了管理人員對糾正這些不良績效所采取的措施。
(3)沖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