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嬰幼兒期和兒童期心理衛生
醫學上習慣將1周歲以內稱為嬰兒期,而心理學上則將出生到3歲稱為嬰兒期。出生至產生28天稱為新生兒期。
適應外界環境,滿足生理基本需求,熟悉和依賴母親是嬰兒的基本心理需求,而吃奶、便溺、睡覺則是嬰兒期生活中的三件大事。
提倡母乳喂養的優勢?(簡答)
答:母乳喂養最為科學,符合營養要求,理由是:
1、母乳喂養經濟、衛生、方便,乳汁溫度適宜,有利于嬰兒吸收;
2、母乳中各種營養豐富,而且各種營養成分構成比例十分合理,最符合嬰兒人體生理需要,容易吸收消化,是牛奶、羊奶和其它人工代用品所無法比擬的;
3、新生兒免疫機能尚未發育完善,體內缺乏免疫蛋白,特別是缺乏保護胃腸道和呼吸道粘膜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而母乳正好可起到補充作用;
4、更為重要的是在母乳喂養時,孩子不但吸著奶,而且飽受了母愛溫暖的情感,使嬰兒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
摟抱和愛撫對寶寶身體發育有什么好處?(簡答)
1、增加安全感,獲得愛的感受;
2、促進生長發育。身體接觸不只讓孩子感到愉快,也具有促進發育的作用;
3、有助于了解身體狀況。
嬰兒一般在10~12個月就應及時斷奶,這是第一次“生理性斷乳期”。過早斷乳或過遲斷乳,都不利于身心發育和健康。
斷奶過急,或和孩子短暫時隔離,采取強迫手段,甚至有的往奶頭上涂辣椒面、貼一塊大膏藥等,這都能引起嬰兒的情緒障礙,如哭鬧、拒食、夜驚等,影響孩子的峰心健康發育。
對孩子進行大小便訓練,從18個月開始訓練為宜。
言語訓練越早越好,從初生起父母就要跟孩子說話,1歲之前是語言的準備時期,或語言開始發生的時期;2~3歲是嬰兒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時期。一般來說,從4個月開始就可教嬰兒發音。
論述幼兒的心理生(論述)
一、在游戲中成長。玩具和游戲是孩子長知識,誘發兒童思維和創造力的最好途徑。
1、兒童在游戲中,由于扮演的角色的需要,必須積極地、有目的地去觀察、去思考、去記憶,這可促進孩子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認識能力的發展,鍛煉其身體的技能;
2、在游戲中要遵守游戲規則,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因而游戲能幫助孩子學習相互協作、向他人學習的精神,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行為,培養兒童的自覺性和道德品質,鍛煉幼兒的意志和性格。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1、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成為子女的表率,并不斷克服自身的缺點和不良習慣,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2、大人也要做好榜樣來影響孩子,如吃飯時不看電視。對孩子要求要嚴格,不要哄著孩子吃,也不可打罵、訓斥、強迫孩子,讓孩子哭哭啼啼地吃。
3、科學進食也很重要,如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否則孩子到吃飯的時候就不餓了。
三、重視對話式教育。
1、探索新事物,好奇好問是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迫切需求,有利于他們的智力發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做父母的應該不厭其煩地、正確地用淺顯易懂的道理給予解答。
2、父母要時常給幼兒講故事,通過講故事向他們灌輸正確的處世為人的生活哲理,傳授科學知識,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凈化心靈和鼓勵他們將來奮發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四、重視幼兒早期社會化學習。
當孩子長到三、四歲時,家長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帶領孩子走出家門,引導他們在游戲活動中與同齡伙伴友好相處,多為他們提供與同齡小朋友結伙、交往的機會,并教會他們待人有禮貌,學會與長輩見面時如何打招呼等等,使他們的交往能力隨著心理活動的發展而獲得發展。
五、重視幼兒獨立的愿望。
幼兒三、四歲左右,由于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知識不斷增多,因而常常表現出獨立的愿望;他們雖然能力不強,也要自己動手自己干,變得任性,不太聽話。這是一種意志的自我表現,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家長要因勢利導,積極鼓勵、引導和幫助兒童的獨立行動,促進他各種生活技能的發展,如鼓勵孩子學習使用雙手的行為技能(拿筷子、提籃子等);鼓勵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玩具等。
兒童的游戲活動的哪些種類?(簡答)
答:兒童的游戲活動的種類很多,一般有以下幾種:
1、活動性游戲。活動性游戲主要是為了鍛煉兒童的身體素質和靈活反應,增強肌肉力量,為適應日后的體育運動打下基礎。
2、知識性游戲。知識性游戲是通過游戲活動,寓教于玩,灌輸知識,提高幼兒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記憶。
3、創造性游戲。創造性游戲是利用兒童較強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以及好動的特點,在游戲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心理性游戲。心理性游戲又稱社會角色游戲,是指通過有意識地組織某種情境,讓兒童在群體中扮演某種角色并進行角色的變換,從而讓兒童認識各種角色的任務和意義的一種活動。心理性游戲有助于心理社會化學習。
學齡期兒童也稱小學兒童,指的是從6~7歲至12~13歲年齡段的兒童。這一時期相當于兒童從入學至小學畢業。
簡述培養兒童健康的人格。(簡答)
答:為了培養兒童健康的人格,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合群的性格,即善于與同伴相處,這種性格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素質,也是EQ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和組織兒童互相接觸是培養合群性格的最佳策略。
2、培養積極進取的性格。現代社會要求人人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家庭教育應順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使孩子從小形成積極進取的性格。
3、培養堅強的意志。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其次,還應該給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
4、培養孩子具有開闊的心胸。A家長應鼓勵孩子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B一個人要善于接納和容忍他人和自己的不足和失誤。
培養兒童的勇氣和自信心,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簡答)
1、支持孩子大膽地去做事。A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應該放手讓他去做,家長千成不要包辦代替。B隨著孩子的成長,大人應該養活對他的保護,增加他獨立生活的機會,過分的關懷只會造成孩子的軟弱。
2、鼓勵孩子大膽地說話。父母和老師應盡量給他們獨立思考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當他們話說的不好、意見表達的不正確時,不能責怪,更不能取笑他們,應該指導他們認真思考自己的意見為什么不對。
3、多贊美、多鼓勵,別讓批評、挑剔掛嘴邊。我們必須留意評價孩子的方式和語氣,盡量不要惡狠狠地罵孩子,更不要經常把一些挑剔的、批評的話掛在嘴邊。
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選擇)
1、特殊功能發育障礙,如言語功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運動技能發育障礙、混合性特殊功能發育障礙等;
2、廣泛發育障礙,如兒童孤獨癥、Asperger綜合征等;
3、兒童多動癥;
4、品行障礙,如偷竊癖等;
5、情緒障礙,如兒童焦慮癥、選擇性緘默癥、兒童恐怖性障礙、社交敏感性障礙、兒童強迫癥、兒童癔癥,兒童抑郁癥等;
6、抽動障礙,如短暫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Tourette綜合征等;
7、兒童少年期其它行為障礙,如排泄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口吃等。
說謊,可以描述為明知是虛假的東西,但出于欺騙他人以獲取好處的目的而做出與事實不符的敘述。
兒童說謊的具體表現有:(選擇)
1、對事實的歪曲;
2、夸大事實;
3、嫁禍于人。
糾正兒童說謊的具體措施有:(簡答)
1、增強自我認識。當孩子為否認革事而說謊時,大人要幫助他復述事件的整個過程,并認請他自己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當孩子敘述當時的情形時,要幫助他重新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實。
2、灌輸正確的的道德觀。父母不能低估孩子撒謊的嚴重性,特別是孩子最初在一些小事上說謊時,父母千萬不要一笑了之,否則實際上就等于鼓勵了孩子的撒謊行為。要教育孩子,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而且要言傳身教,注意潛移默化的作用。
3、正確運用獎懲手段。對孩子說謊不要采取嚴厲的手段予以懲戒,只能是在撒謊造成嚴重后果時,才可以給予一些暫時的、溫和的懲罰,以強調這一事件的嚴重性。
吮指頭、咬指甲、舔嘴唇等一類口腔活動是兒童早期的習慣動作,吮吸指頭者多曾遭受哺乳的挫折,如斷奶過早或過急等;咬指甲者可能有無法表露的情緒問題,或因身處緊張環境需咬指甲以解除心里緊張;舔嘴唇本為唇干舌燥的反應。
遺尿是指5歲以上的兒童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在白天或夜間反復出現不自主排尿的現象。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為器質性與功能性兩大類。器質性原因約占10%,大部分系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功能性遺尿。
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遺尿,解決的原則有:(簡答)
1、心理療法。首先父母應以溫和、親切、耐心的態度對待患兒,幫助兒童樹立克服遺尿的信心,消除緊張、恐懼、自卑及不安情緒,利用陽性強化法,即不尿床時給予表揚、獎勵,絕不可恥笑、嫌棄、責罵或體罰孩子。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進行功能訓練。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興奮、疲勞,必要時白天安排1~2小時睡眠;控制睡前飲水。排尿功能訓練方法很多,如憋尿訓練、定時喚醒及床墊警鈴法等,可根據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
口吃是一種言語節律障礙,表現為聲音不自主的,重復延長或阻滯而不流利。
口吃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兩大類:
1、發育性口吃。一般來說,兒童在2~4歲學話時,這是言語發育的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發育性的口吃會逐漸消失。
2、病理性口吃。4歲以的。病理性口吃是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口吃現象。
病理性口吃產生的原因有:(簡答)
1、口吃主要是由于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受到強烈的驚嚇或學習負擔過重等引起恐懼、焦慮、憤怒等緊張情緒的結果;
2、家長常常對孩子期望過高,態度過于嚴肅,很少和孩子進行溫暖的情感交流等,也是造成兒童口吃的因素。
口吃的治療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簡答)
1、首先要消除患兒對口吃感到自卑、講話時心理緊張的情緒,解決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
2、正確對待口吃兒童,不要強行糾正口吃,避免懲罰或歧視,否則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使口吃更為嚴重;
3、及時采取口吃矯正訓練的治療方法,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環境中糾正口吃;
4、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派啶醇或抗焦慮藥治療。
睡眠障礙(選擇)
1、入睡困難
2、夜驚是指睡眠時產生的驚恐反應。表現為睡眠中突然驚醒,不能正確辨認周圍的人或物,常把親人當作夢中人。發作后仍能平靜入睡。兒童清醒后不能訊發作時的情境,或只能片斷記起驚恐的表現。
3、夢魘也是一種發生于睡眠時的驚恐反應,它是指極度焦慮、恐怖,壓得透不過氣或得不到幫助的一種令人驚恐的夢。醒后能敘述夢中經歷的事,往往難以入睡。
4、睡行癥也稱夢游,夢游癥大多在入睡后1~3小時內發生,發作時兒童睜眼凝視,坐起,然后下床行走,一般不會碰倒或摔傷,有時還能做較復雜的事,如掃地、倒水等。患者意識水平低下能對答,無言語反應。行走幾分鐘至幾小時后又回到床上入睡,如果醒來時發現自己在黑暗中便哭喊起來。事后不能回憶自己的行為,嚴格地講夢游屬意識內容障礙。
兒童多動癥是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簡稱,有些國家稱之為注意缺陷障礙。它是指兒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沖動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的一組綜合征。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