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共關系的過程
1.公共關系管理:是對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傳播溝通的目標、資源、對象、手段、過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2. 公共關系管理的意義:A. 增強PR工作的系統性B. 提高PR工作的可控性C. 加強PR工作的預測性D. 促進PR工作的成熟性。
3. PR四步工作法:PR調查 PR策劃 PR實施 PR評估(計劃性、整體、系統)。
4. PR六步工作法:估計形勢 確定目標 確定公眾 選擇媒介 編制預算評估。
5. PR管理過程中的相關因素:環境因素、主體因素、傳播技術因素。
6.組織自我形象:一個組織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會形象,是一個組織公共關系工作的內在動力、方向、目的和標準。(調查的第一個環節)。
7.自我形象的分析內容:A. 組織實態的調查分析B. 員工階層的調查研究C. 管理階層的調查分析D. 決策階層的研究分析。
8. 組織實際形象:組織的實際狀態和行為在公眾輿論中的投影、反映,即社會公眾和社會輿論對組織實際狀態和行為的認知和評價。
9. 實際形象分析的三個步驟:
A. 公眾辨認與分析B. 組織形象地位測量(知名度、美譽度)C. 組織形象要素分析
10.知名度:指一個組織被公眾知曉、了解的程度,側重于“量”的評價,即組織對社會公眾影響的廣度和深度。
11.美譽度:指一個組織獲得公眾信任、好感、接納和歡迎的程度,是評價組織聲譽好壞的社會指標,側重于“質”的評價,即組織的社會影響的好壞。 兩者的關系:A. 知名度要以美譽度為基礎,才能產生正面的積極社會效果。B. 美譽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為前提條件,才能充分顯示其社會價值。
12. 組織形象地位四限圖: 高美譽 (高美,低知;較穩定) ⅠⅡ(雙高,最佳,但美譽度壓力較大) 低美譽 高知名 (不良狀態,提高美譽度) (惡劣狀態,先降低知,再提高美)。
13.組織實際形象分析:通過輿論調查和民意測驗,了解組織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分析實際形象狀況。(PR調查的第二個環節)。
14.組織形象差距分析:將組織的實際形象與組織的自我形象作比較分析,揭示二者間的差距,指明公共關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調查的第三個環節)。
15.組織形象的構成要素:(八個)A. 產品形象B. 管理形象C. 人員形象D. 環境形象E. 文化形象F. 社區形象G. 標識形象H. 媒介形象。
16.組織形象規劃的基本特征:(三個)A. 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主觀性:
組織上:自身形象塑造的主體。
公眾上:是組織形象認知與評價的主體。
客觀性:組織上:是客觀實在的,是第一性的。
公眾上:總體上是客觀的評價,有制約性。B. 統一性和差異性的結合統一性:
組織上:形象要講究整體效果。
公眾上:要求組織形象的一致性。差異性:組織上:自身必須有個性特征。
公眾上:要求組織形象有鮮明的針對性,突出。C. 恒定性和變通性的統一恒定性:組織上:人員、產品、等相對的穩定性及連貫性。
公眾上:形象的形成是逐步形成的,形成之后便會具有穩定及長期的影響。變通性:組織上:人員、產品、突出事件等發生,會引起形象的變化。
公眾上:重要公眾的變化會促使組織形象的改變。
17.研究目標公眾對組織的特殊視角:(確定本組織在目標公眾心目中的特定位置)A. 概括各類公眾要求中的共同點,制定一般目標,設計總體形象。B. 注意分析特定目標公眾的特殊要求。確定組織的主要公眾對象,是制定PR特定目標的前提。
18.建立有效的公眾形象:A. 組織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協調與平衡B. 總體形象與特定形象的協調與平衡C. 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協調與平衡。
19.制定公共關系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