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眾心理分析
一、知覺概念
1.知覺:是大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
*2.影響知覺的因素: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偏見(多選)
3.知覺的選擇性:指在知覺過程中,為了清晰地反映對象,人們從許多事物中自覺地或不自覺的選擇知覺對象的心理過程。
*4.知覺選擇性受客觀及主觀因素所制約:
客觀因素:(多選)
A. 知覺對象本身的特征 B. 對象和背景的差別 C. 對象的組合
主觀因素:(多選)
A. 需要和動機 B. 興趣 C. 性格 D. 氣質 E. 知識
*5.知覺的偏見:人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由于特殊的主觀動機或外界刺激,對事物產生一種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過程。(名詞解釋)P131
*6.產生偏見的幾個方面:
A.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的強烈影響。(名詞解釋)P131
B. 近因效應: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強烈影響。
C. 暈輪效應:一種片面的知覺。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對人的知覺的影響。
*7.心理定勢 (名詞解釋)P132
二、需要與公眾行為
1.需要:人對特定目標的渴求與欲望,是推動行為的直接動力。
*2.1943年,(美)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理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層次論,并在《動機與人格》中作了進一步闡述。(單選)
*3.需要的五個層級:(多選)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實現的需要
*4.優勢需要決定行為: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存在多種需要,其中有一種占優勢地位的需要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名詞解釋)P138
(當優勢需要獲得滿足后,它的動力作用隨之減弱,高一級的需要才處于優勢地位。)
*5.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論述)P133-138
三、態度與公眾行為
*1.態度:是人們在認識和行為上相對固定的影響,包括人對事物和社會認知的傾向、情感的傾向和意圖的傾向等。(名詞解釋)P138
2.態度的結構:
認知(態度形成的基礎) 情感(在態度中具有調節作用) 意圖(態度的外顯因素)
(行為以態度作為內在動力)
*3.態度的特性:(多選)
A. 態度的社會性 B. 態度的針對性 C. 協調性 D. 穩定性 E. 兩極性 F. 間接性
*4.影響和改**度的因素:(簡述、單選)P141-143
分為兩種:一是態度的一致性改變。 (量的改變)
二是態度的不一致性改變。(質的改變)
A. 社會因素 B. 團體因素 C. 宣傳因素 D. 個性因素:(個性傾向性因素、個性心理特征)
E. 態度系統特征因素
(總之,態度的形成和改變中上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結果。客觀因素是外因,以社會因素為主,主觀因素是內因,以思維和個性傾性因素為主。)
四、霍夫蘭的說服模式:
他認為人的態度的改變主要取決于說服者的條件、信息本身的說服力以及問題的排列技巧。
五、流行、流言及輿論
*1.流行: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心理現象,指許多人去追求某種生活方式,使這種方式在短期內隨處可見,從而導致連鎖性的感染。(名詞解釋)P145
2.流行三方面的涵義:
A. 是人對某種生活方式的隨從,涉及范圍廣。
B. 相當多的人去隨從。
C. 在一定時期內的,過了一定的時間便不再流行。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雅典的學前教育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