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部溝通,增強企業凝聚力
1.辦好企業公共關系內刊 <1> 企業內刊是企業自行編輯、出版、發行的一種“準大眾媒介”,旨在向員工傳遞本組織的各種信息,是企業內部正式溝通的一種重要媒介。 <2>企業內刊的對象是企業大家庭中的成員。
2.完善合理化建議制度 <1>合理化建議制度是一種規范化的企業內部溝通制度,旨在鼓勵廣大員工能夠直接參與企業管理,下情上達,讓員工能與企業的管理者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優點:可以使企業內部的各種意見能夠以公開、正面、肯定的形式表達出來或宣泄出來,從而提高企業內部信息溝通的管理水平。 <2>建立和完善合理化建議制度一般原則是: (1) 將合理化建議制度化、規范化。 (2) 告訴員工如何向企業提建議,編制分發合理化制度手冊并向全體員工宣傳如何實施這個制度。 (3) 設立合理化建議評獎制度委員會,由企業管理和員工代表雙方共同組成。 (4) 長期堅持,注重實效。 <3>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傳播媒介,組織發動企業內部的宣傳活動,具體作法:(1)充分利用企業擁有的各種傳播媒介。(2)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傳播溝通活動,對員工在精神上發揮的激勵作用是物質刺激不能取代的。
3.重視非正式溝通 <1>非正式溝通是建立在日常人際關系基礎上的一種自由溝通,沒有明確的規范和系統,形同信息流通的“自由市場”。 <2>企業公關部門和公關人員要充分認識其作用,要充當非正式組織傳播系統和正式溝通渠道之間的中介者、協調者。 <3>培養企業文化,是企業以價值觀念、經營管理觀念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包括企業的歷史和傳統、企業的目標、信念和理想,以及這些因素的物化表現。
二、 對外傳播,提高市場競爭力
1.公共關系在市場營銷中的地位日趨重要 <1>傳統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簡稱4P’s),也就是產品策略。 <2>現代市場營銷理論,即6P’s,是指在傳統的市場營銷策略組合上增加了“公共策略”與“政治權力”
2.公共關系的營銷與傳統促銷的區別? <1>傳統的促銷的任務是推銷產品、技術和勞物,而公共關系營銷的任務是塑造組織的形象,優化營銷環境。 <2>傳統的促銷的對象包括顧客、潛在的消費者,而公共關系的營銷對象的整個公眾和輿論; <3>傳統的促銷的方式是公眾通過接觸產品而了解組織,而公共關系的營銷是公眾通過組織認識產品; <4>傳統的促銷功能體現在直接促銷,公共關系的營銷的功能是間接促銷; <5>傳統的促銷注重的是近期的市場效益,而公共關系的營銷注重的是長遠的市場影響。
三、 實施CI戰略是塑造企業形象的有利手段
(一)企業識別系統CIS,即企業形象的統一設計、控制和傳播,以加強企業整體形象的個性和統一性。
(二)公共關系與廣告策劃的相互融合
1.廣告作為企業的一種促銷手段,它以推銷產品、推銷服務為核心內容。
2.企業廣告與企業公關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都以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為依據; <2>都以目標公眾為對象; <3>都以傳播信息為手段; <4>都以形象塑造為使用。
第二節 CI 戰略
一、 CI 的產生過程、定義及其特點
(一)CI產生過程:
1.CI最早源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德國的 AEG電器公司率先采用設計師 彼德 · 貝漢斯設計的商標,成為企業統一視覺形象設計的早期代表。
2.從 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歐美CI運動的全盛時期,形成了企業經營策略與設計形式更新的新高潮;
3. 1975 年,日本東洋物產株式會社馬自達汽車的開發設計CI樹立了日本了第一個開發企業識別系統的典范。
4.我國臺灣地區最早引入CI計劃是大企業家王永慶的臺塑關系企業。 5.80年代后期,浙江省太陽神集團為代表的一些企業開始先后導入CI計劃,推動我國企業界的CI戰略的開發與實施的深入發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浙江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03-02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復習資料: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方針
05-16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中外美術史》復習資料(10)
08-03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筆記:簡答題第十章
11-082022年浙江自考《中級財務會計》復習筆記(5)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