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制沿革
(一)壬子—癸丑學制
1912年(壬子年)7月,在教育總長蔡元培的籌劃主持下,全國臨時教育會議討論了學制改革問題。當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1913年(癸丑年)又陸續頒布了各級各類學校令,逐步成為一個更加完備的新學制系統。這就是“壬子一癸丑學制”(見圖7一至)。
這個學制規定整個學校教育期限為17-18年,橫向包括普通教育、師范教育和實業教育三個系統;縱向包括三段四級。初等教育階段分為兩級,初小為義務教育,男女同校,高小男女分校;小學6歲入學,學制七年,“以留意兒童身心之發展,培養國民道德之基礎,并授以生活必需之知識技能為宗旨”。[1]中等教育階段一級,學制四年,男女分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為宗旨”。[2]高等教育階段一級,學制6~7年,包括大學預科、本科,科分文、理、法、商、醫、農、工七科,并另設大學院;“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同才,應國家需要為宗旨?!盵3]師范教育分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二級,相當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階段,每級均包括預科和本科兩個層次。實業教育分為乙種實業學校、甲種實業學校、專門學校三級,分別相當高小、中學和大學教育階段。小學之前有蒙養院,大學之上有大學院,均不限年限。
壬子一癸丑學制與癸卯學制相比,具有諸多進步性:(1)初、中等教育的修業年限縮短了2-3年,這既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對未來資本主義生產需要有一定文化的勞動者的重視,也有利于基礎教育的推廣,在客觀上增加了民眾享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2)女子教育在學制中占有了一定地位,規定除大學不設女校、不招女生外,初小實行男女同校,其他學校均可設立女校,初步體現了資產階級男女教育平等的思想。(3)取消了清末的貴胃學堂,中小學廢除了讀經課,大學取消了經學科,廢除了畢業生獎勵科舉出身的制度,以及禁止在教育中施行體罰等等,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特色。
這一學制也有若干不徹底的方面:(1)有關法令、法規大多效仿日本和德國,有脫離當時中國實際的傾向;(2)初等教育的年限仍顯偏長,與當時普通民眾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有差距;(3)女子受教育的程度低于男子,其內容偏重貞淑教育,因而男女的受教育權還未完全平等。
(二)壬戌學制
1922年(壬戌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學制會議,對全國教育聯合會提出的《學制系統草案》加以審訂、修改,并于同年11月以大總統名義頒布施行。這個學制一般稱壬戌學制或“新學制”(見圖7-2)。
壬戌學制,以適應社會進化之需要、發揚平民教育精神、謀個性之發展、注意國民經濟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縮余地等七項標準為指導思想,中小學以學生身心發展為分段的根據,具體采用美國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稱“六·三·三制”。該學制分為三段五級,具體說明如下:
1、初等教育階段
修業年限6年,分初、高兩級,初級小學4年,為義務教育,6歲入學;高級小學2年。初等教育的入學年齡由各省區根據地方情形確定,升級采用彈性制。
2、中等教育階段
設普通中學校、師范學校和職業學校。普通中學校修業年限6年,分初、高兩級,各為3年,均得單設。中學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實行分科制和選科制。初級中學視地方需要,兼設各種職業制;高級中學分設普通科和職業科,職業科設農、工、商、師范、家事等科,可設一科或數科。師范學校修業年限6年,分初、中兩級,各為3年,均得單設。中等師范學校實行分組選科制。為發展職業教育和小學教育,須酌設職業教員養成科或師范講習科。職業學校修業年限及程度,根據各地方實際情形和需要來確定,同時各地須設中等程度職業補習學校。
3.高等教育階段。
含(多科)大學和(單科)專門學校。大學修業年限4~6級醫科和法科大學至少5年,師范大學4年。專門學校修業年限至少3年。
此外,在初小之下設幼稚園,在大學之上設大學院,修業年限不定。學制還注意到天才教育和特殊教育。
為配合學制改革,全國教育聯合會組織了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并于1923年刊布了《中小學課程標準綱要》,各地均據此施行?!熬V要” 的主要內容為:(1)小學設國語、算術、衛生、公民、地理、歷史、自然、園藝、公用藝術、形象藝術、音樂、體育共十二科;其中初小合衛生、公民、地理、歷史為社會科,合自然、園藝為自然科,共設八科;上課以分鐘計,初小前兩年每周至少1080分鐘,后兩年每周至少1260分鐘,高小每周至少1440分鐘。小學高年級根據地方情形,增置職業準備教育課程課程。(2)初中以社會科(含公民、歷史、地理)、語文科(含國語、外國語)、算學科、自然科、藝術科(含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科(含生理衛生、體育)六科組織教學;高中普通科分文學、社科和數理三類,職業科分農、工、商、商船四類,課程分公共必修、分科專修和純粹選修三種,每一種又有若干門課程。(3)中學采用學分制,每半年每周上課1小時為1學分;初中修滿180學分、高中修滿150學分,始得畢業。
壬戌學制是我國近現代資產階級教育家綜合民初以來教育改革成果的產物,它側重反映了“五四”以后在中國推行資產階級新教育的基本要求。這種進步性具體表現在:(1)小學年限縮短和初中可單設,有利于初等教育普及和發達地區向初中教育普及過渡。(2)中學三三分段增加了辦學的靈活性,增設高中一級有利于提高整個中等教育的水平,滿足社會對中等教育人才的需要。(3)職業教育取代實業教育,單列系統地位更加突出。(4)中小學加強了文科和理科課程,并廢除了男校和女校的區別,體現了時代的新要求。(5)取消大學預科,有利于減輕大學的負擔和提高其教育質量;設置單科大學,有利于提高我國科技教育和師范教育的水平。此學制除以后在中學選科制、學分制和綜合中學制等方面在1928年后有所變更外,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學制明顯帶有移植美國“六·三·三”的色彩,缺乏獨創精神;其次,盲目移植帶來許多問題,以至后來不得不對其調整;再次,新學制在名義上提高師范教育的地位,但隨之出現的“高師改大學”和中師并入綜合中學等狀況,實際卻削弱了師范教育,不利于師范教育獨立、健康的發展。
二、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一)中央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設立教育部以取代清末學部。教育部下設普通教育司、專門教育司、社會教育司,以及總務廳、視學處和參事室;社會教育司之置是中國教育史上把民眾教育列入官制之始,“社會教育”一詞也由此而來。1912年7月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辭職后,北洋政府在短短十余年間先后更換教育總長近三十人次;最高教育行政長官的頻繁更迭,反映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管理的混亂,也嚴重影響了民國初年教育的改革和發展。192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采納蔡元培等人的《提議設立大學院案》,旋即頒布《大學院組織法》,決定以大學院制取代教育部制。同年10月,大學院正式成立,蔡元培就任院長。大學院制是借鑒法國教育行政制度的產物,是將全國最高學術機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合為一體的制度。大學院下設:(1)教育行政部,辦理教育行政事宜;(2)學校研究院,為全國學術研究之中堅;(3)各種專門委員會,研究和管理特殊教育事務。
1928年10月,國民政府改組,成立行政院,廢止大學院制,恢復教育部制。原屬大學院的中央研究院改為單獨的學術研究機構,一直屬行政院領導。12月,國民政府頒布《教育部組織法》,規定教育部下設總務司、高等教育司、普通教育司、社會教育司以及大學委員會和編審處等機構,構成了教育部的基本框架。其后國民政府又多次修正,組織機構逐漸充實和完備。
(二)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變化
北洋政府時期,省級教育行政制度大體先后經歷了教育科(隸屬省都督府民政司)、教育司(隸屬省行政公署)、教育科(隸屬省政務廳)和教育廳(隸屬教育部)四次變遷。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相繼頒布《教育廳暫行條例》、《教育廳署組織大綱》,規定各省設立教育廳,直屬中央教育部,內設三科:第一科主管文成總務、會計、統計;第二科主管普通教育、社會教育;第三科主管專門教育、留學教育。南京政府初期,為推行大學院制,省級教育行政先期進行了大學區制的嘗試。大學區制是以省(區)為基本單元,以所在地的大學為當地的教育行政領導機關,以大學校長兼任教育行政長官、綜理區內一切學術與教育行政事項。大學區制也是借鑒法國教育行政制度的產物,是將?。▍^)最高學校機關和教育行政機關合為一體的制度。從1927年6月開始,浙江、江蘇、北平等?。▍^)相繼試行大學區制,但不久即招致諸多非難。1929年6月,國民政府明令停止試行大學區制,恢復教育廳制。
市縣級教育行政制度大體先后經歷了教育科、勸學所、教育局多次變遷。1923年北洋政府頒布《特別市教育局規程》和《縣教育規程》,規定教育局為市、縣教育之執行機關。至此,民國時期實行時間最長的教育廳、局制始告建立。此后,1939年9月,國民政府實行新縣制,縣教育局為教育科。1947年行政院決定恢復教育局制。民國時期,教育行政制度經歷多次改革和演變,逐步形成了中央教育部——?。ㄊ校┙逃龔d——縣教育局(科)的三級管理體系,在我國教育管理制度由傳統向現代轉化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 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冊,444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版。
[2]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冊,520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版。
[3]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冊,640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版。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