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公文寫作與處理》復習資料(2)

時間:2023-08-19 16:59:49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導語】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我國古代公文產生的線索及演變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很早時,我們的祖先就采用了“結繩記事”的方式,到了后來文字又產生了。文字是記載語言的工具,是語言的載體,文字的創造和發明在人類演進的歷史當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正是因為有了文字,書面形式才得以出現,這樣,文書才有可能產生。

商代后期,出現了甲骨文,甲骨文書,是刻在龜甲、獸骨上面,稱為“甲骨卜辭”,都已經具備了公務文書的基本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把“甲骨卜辭”稱之為“甲骨文書”。“甲骨卜辭”是我國最早的文書檔案,也是我國文書工作產生的珍貴的歷史資料。(2003年單選題)我國產生一種體式比較完整的甲骨文書是在什么時間。答案:商代后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到了西周時期,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文書的機構和官吏;另外要注意的是,公文是與國家機構緊密相關的,《尚書》中就有類似的記載,我國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匯編本就是《尚書》;

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文書工作的確立時期,出現了“書”和“奏”這兩種文種,如:秦國丞相李斯,寫過著名的《諫逐客書》。

漢代及稍后,又出現了更多的上行文,有“章”、“表”、“疏”、“議”、“啟”;另外還出現了平行文和下行文,下行文的種類有:“令”、“諭”、“制”、“教”等。

秦漢至明清,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社會中,上行、下行公文的文種越來越多。

辛亥革命時期,為了適應政權的需要,頒發了《公文程式》五條,規定了公文文種有5種,“令”、“咨”、“呈”、“示”、“狀”;明確規定了它的范圍,把以前封建社會中的一些文種給予廢除。除了公文文種發生了變化,公文載體也發生了變化。如:漢代以前,我們國家采用金石、甲骨、青銅、竹木、 縑帛這些主要材料。(曾經在2003年考過)

東晉末年開始用紙。當時的一個太尉桓玄下令用紙,之后,用紙越來越多。這是公文載的變化。

公文發展演變,反映了政權的性質、統治階級的需要,以及他們對公文行使權利重要性的認識。

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公文不是誰都可以任意制發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發布的。這是公文區別于其它的圖書、情報資料、通訊報道以及一般的文章作品的一個顯著的區別,是公文的顯著特點之一。

所謂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據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章程、決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法定的職能權利和擔負一定的任務、義務的機關、組織或代表機關、組織的領導人。在我國,每一個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都是依照國家的法律、法令建立起來的,因此它們在法律上都擁有一定的地位,它們都是法定的作者,有獨立對外行文的資格。如我國的各級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另外如黨的組織,各級的企事業單位都可以成為公文的法定作者。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萨迦县| 赤壁市| 滨海县| 花垣县| 定日县| 彭州市| 来凤县| 乡城县| 彝良县| 镇平县| 方城县| 宁武县| 苍溪县| 大邑县| 沿河| 南丰县| 泸定县| 苏尼特左旗| 桂林市| 广东省| 建阳市| 信宜市| 阳东县| 玉溪市| 金昌市| 金秀| 甘谷县| 邵阳县| 宣恩县| 盈江县| 五台县| 阿拉善右旗| 微山县| 大兴区| 屏南县| 大庆市| 抚宁县| 收藏| 晴隆县| 嘉黎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