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應激與工作負荷
一、填空
⒈ 工作負荷:指人體在單位時間內承受的工作量,是評價人機系統的一項重要指標。
人在進行活動時,必定要承受一定的工作量。每個人的工作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工作量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能力,就是超負荷工作,這時人體處于過度的活動水平,常會過早地引起疲勞,或使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現人身損害。
⒉ 應激狀況的應激源主要有三類:(1)工作負荷不合理;(2)工作環境惡劣;
(3)工作責任重大、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等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⒊ 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大致分三個方面:①健康 ②工作質量 ③工作時的舒適感。
環境:指照明、噪聲、振動和溫度等。工作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工作環境,使人們盡可能在合適的環境下愉快地進行工作。
⒋ 體力工作負荷:指單位時間內人體承受的體力活動工作量。工作量越大,人體承受的體力工作負荷越大。
⒌ 工作超負荷:人體的工作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個體所承受的工作活動超過這一限度時,就可能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導致事故發生。這種情況叫做工作超負荷。
二、簡答論述
(一)用哪些方法評價心理負荷?
通常采取的負荷評價技術有主任務分析、輔助任務測量、生理測量和主觀評定。
1. 主任務分析:是心理負荷狀況評價最直接的方法。任務難度的增加
引起工作負荷的增加;
2. 輔助任務測量:又稱之為第二任務測量。輔助任務是與主要的要求
成反比的。通常是改變輔助任務,然后來推斷主要任務的要求;
3. 生理測量:到目前為止,用得較多能被接受的指標主要限于大腦誘
發電位、心率變化和瞳孔大小變化等;
4. 主觀評定:心理工作負荷對個體主觀感覺的影響多樣。如繁重的任
務會引起焦慮或者抑郁等。
(二)簡述單資源理論。
單資源理論是凱納曼1973年提出的。他認為,
1. 作為信息加工主體的人類,存在著一組無差別的心理資源。
2. 在從事任何活動時,都在某種程度上調用這種資源。
3. 活動難度或活動數量的增加都將提高心理資源的投入量。
4. 人的這種資源是有限的,一旦工作需求增加的程度超出了資源供應的限度,便出現了“需求——供應”之間的脫節,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三)簡述多資源理論。
1. Wickens提出了多資源理論。他認為,人類擁有許多種不同的資源,各種資源間出現分配的情況是多樣的,資源可用三種相當簡單的維度來分類:
①加工階段、②加工碼、③加工通道。
2.根據多資源理論,在同時進行多項工作時,依據工作性質的差異,這些工作可能利用相同的資源,也可能利用不同的資源。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2年浙江自考《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復習筆記匯總
09-15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傳播學概論復習資料:有限效果論
08-30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文學史復習筆記:高爾基
12-26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崇高的內涵與特點
09-17自考輔導資料:2021年10月《學前教育史》—論幼稚師范教育
06-05自考輔導資料:2019年10月《美學》知識點-優美及優美的內涵與特點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西歐中世紀教會學校
12-10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學復習筆記:情緒情感的功能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