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日韩三级av高清片_亚洲日本久久_丝袜亚洲另类丝袜在线

浙江自考網

咨詢熱線

15700080354 (點擊在線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網>復習資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浙江自考組織胚胎學復習資料:緒論

時間:2023-02-28 10:02:13 作者:儲老師

自考助學 以下自考復習資料均由浙江自考網整理并發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浙江自考報名、考試、成績查詢、畢業、歷年真題、常見問答等相關信息請關注浙江自考網。

緒論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組織學的基本概念;研究組織學的常用技術,如常規(HE)染色、特殊染色、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組織學標本的制作方法。

2、了解各種顯微鏡的不同用途。

3、重點:組織學觀察標本的基本制作方法,常規(HE)染色,特殊染色技術。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組織學的研究內容

1、細胞:是機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之間的細胞間質構成細胞生活的微環境。

2、組織:結構與功能相似的細胞群及細胞間質構成組織。通常把人體和高等動物體內的基本組織分為四種: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

3、器官和系統:由不同的組織構成器官,許多器官聯合在一起,并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為系統。人體由多個器官系統組成,各有其形態結構和特定功能。

(二)常用研究方法

1、普通組織標本制備技術:

組織處理主要步驟如下:

(1)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防止細胞自溶和組織腐敗,盡可能保存細胞生活狀態下的結構特征。用于固定的化學試劑稱固定液。

(2)包埋、切片:石蠟是常用的包埋劑,也可用火棉膠或樹脂包埋。用石蠟包埋前,組織塊先逐步脫水,再浸于二甲苯中透明,然后石蠟包埋。包埋好的組織,需用石蠟切片機將之切成5~7um的薄片,裱貼在載玻片上,經染色后觀察。此外還有冰凍切片技術、涂片、鋪片、磨片等技術。

(3)染色:最常用的是HE染色。蘇木精為堿性染料,伊紅為酸性染料。組織細胞成分若被堿性染料所染,稱為嗜堿性;若與酸性染料呈強親合力,稱為嗜酸性;若對兩種染料均缺乏親合力,則稱為中性。銀染法也較常用,若細胞能將硝酸銀還原,使細胞呈棕黑色或棕黃色,稱親銀性;若細胞對硝酸銀無直接還原能力,加入還原劑,可使銀鹽還原沉淀為黑色,稱嗜銀性。用甲苯胺藍染色時,糖胺多糖被染成紫紅色,此種現象稱為異染性。

2、顯微鏡

(1)透射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作為光源,電磁場作為透鏡,在熒光屏上產生明暗反差的圖像。凡被重金屬染成黑色的結構稱電子密度高,反之則稱電子密度低。電子顯微鏡下所觀察的結構稱為超微結構。

(2)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觀察材料的表面結構,被觀察的樣品不必制備為超薄切片。

(3)熒光顯微鏡:用紫外線激發自發熒光物質或用熒光素標記的物質而發出熒光,以便于觀察細胞和組織的結構、

3、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技術

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是用化學或物理反應原理,研究組織或細胞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分布、數量以及功能的關系。該方法可顯示組織、細胞中的蛋白質、酶、糖類、脂肪及核酸等物質。

4、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免疫組織化學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以檢測組織、細胞內多肽、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分布。

三、思考題

1、組織學的研究內容。

2、簡述光鏡技術標本的制作過程。

3、名詞解釋:HE染色、嗜堿性、嗜酸性、中性、電子密度高、電子密度低、PAS反應

上皮組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各種上皮的分布部位及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

2、重點: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

①細胞多,密集排列,細胞間質少

②上皮有極性,分游離面和基底面

③上皮內無血管,其營養供應和廢物的排出均有賴于結締組織

④分布于體表或襯于管、腔及囊的表面

⑤有保護、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

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稱腺上皮。按上皮細胞的層數分為單層上皮和復層上皮。單層上皮又分為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和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分布在心臟、血管、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叫內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單層扁平上皮稱為內皮。復層上皮包括復層扁平上皮、變移上皮和復層柱狀上皮。

(二)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

上皮細胞有游離面、相鄰細胞的側面和基底面,在三個面上各形成一些特殊結構,以適應上皮組織的功能。

1、游離面

(1)微絨毛:上皮細胞游離面伸出的指狀突起,表面為細胞膜,中軸含微絲。其功能是擴大細胞的表面積,利于物質吸收。

(2)纖毛:光鏡下見上皮細胞游離面伸出的指狀突起;電鏡下,表面為細胞膜,細胞周邊含九組雙聯微管,中央為兩條單微管。具有定向擺動的能力,可將細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顆粒物質定向推送。

2、細胞側面

(1)緊密連接:是靠近上皮細胞游離面處的連接。這種連接可封閉細胞間隙,防止物質在間隙中穿行,從而保持內環境的穩定。

(2)中間連接:位于緊密連接下方。這種連接也參與封閉細胞間隙和維持細胞形狀的作用。

(3)橋粒:具有牢固的連接作用。另外,在上皮與結締組織相連面還有半橋粒,可將上皮固定于基膜上。

(4)縫隙連接:又稱通訊連接,這種連接能夠傳遞細胞之間的化學信息。

連接復合體:在上述四種連接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連接相鄰,稱為連接復合體。

3、基底面

(1)基膜:位于上皮基底面與結締組織之間,電鏡下分為基板和網板。基膜具有支持連接作用,同時也是物質通透的半透膜。

(2)質膜內褶:多位于細胞的基底部,由胞膜向胞質內折疊形成,內褶之間含縱行線粒體。其功能是增大細胞表面積,利于水和離子的轉運。

三、實驗內容

1、了解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正確使用顯微鏡。

2、觀察各種上皮的形態特點: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和變移上皮。

四、思考題

1、比較微絨毛與纖毛的異同點。

2、結合功能和分布談各種上皮的結構特點。

3、名詞解釋:連接復合體、緊密連接、橋粒、縫隙連接。

固有結締組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結締組織的特點。

2、掌握疏松結締組織中各種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功能;細胞間質。

3、重點:疏松結締組織各細胞、纖維的結構特點。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結締組織的特點:

①細胞少,種類多,細胞間質多

②細胞無極性

③分布廣泛

④含豐富的血管

⑤有支持、連接和營養等功能

1、疏松結締組織中的細胞:

(1)成纖維細胞:多突起,核呈卵圓形,核仁明顯。可產生纖維和基質。處于靜止狀態時稱纖維細胞。

(2)漿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圓,染色質從核中心向核周呈輻射狀排列。電鏡可見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復合體。漿細胞可產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

(3)巨噬細胞:形態多樣,核較小,核仁不明顯,胞質內含空泡和異物顆粒。電鏡可見皺褶、小泡、微絨毛等。主要功能有定向運動、吞噬、分泌和參與免疫應答等。

(4)肥大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圓而小,胞質內充滿異染性顆粒。顆粒內含組胺、白三烯、肝素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肥大細胞可參與過敏反應。

(5)脂肪細胞:

(6)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

(7)白細胞:

2、細胞間質

(1)纖維

①膠原纖維:又稱白纖維,數量最多。電鏡下可見明暗相間的橫紋。纖維具有很強的韌性。

②彈性纖維:又稱黃纖維,數量較少。纖維具有很強的彈性。

③網狀纖維:又稱嗜銀纖維。也可見明暗相間的橫紋。

(2)基質:內含由多糖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結合而成的蛋白多糖。這些蛋白多糖構成的分子篩,具有防御屏障作用。

(3)組織液:

(二)致密結締組織

以纖維為主。根據纖維性質及排列方式又分為規則致密結締組織、不規則致密結締組織和彈性組織。

(三)網狀組織

由網狀細胞、網狀纖維和基質構成。

(四)脂肪組織

含大量脂肪細胞的結締組織。

三、實驗內容

1、疏松結締組織鋪片中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各種細胞。

2、網狀纖維、脂肪細胞特殊染色標本。

四、思考題

1、結合功能闡述成纖維細胞、漿細胞及巨噬細胞的結構特點。

2、何謂分子篩,有何作用?

軟骨和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軟骨和骨的組織結構。

2、了解軟骨和骨的發生。

3、重點:軟骨的結構特點及軟骨細胞;骨組織的結構、細胞組成及各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軟骨組織和軟骨

軟骨由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根據間質中纖維成分的不同,軟骨又分為透明軟骨、纖維軟骨和彈性軟骨。

1、透明軟骨

(1)軟骨細胞:細胞所在的部位,稱軟骨陷窩。軟骨細胞形態不一,在軟骨中央,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外包一個共同的軟骨囊,這些細胞稱同源細胞群。

(2)細胞間質:由纖維和基質組成。

(3)軟骨的發生和生長方式:在軟骨膜內有形成成骨細胞或成軟骨細胞的骨原細胞,該細胞可增殖、分化為軟骨細胞。軟骨的生長方式有軟骨膜下生長和軟骨內生長兩種。

(二)骨組織和骨

1、骨組織的結構:骨組織由細胞和骨質組成。

(1)細胞:

①骨細胞:多突起,相鄰細胞突起借縫隙連接相互連接。細胞所在的腔隙稱骨陷窩;突起所在的腔隙稱骨小管;各骨陷窩借骨小管彼此相通。

②骨祖細胞:是骨組織的干細胞,可分化為成骨細胞。

③成骨細胞:呈柱狀或橢圓形,核圓,核仁明顯。電鏡可見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復合體,可合成類骨質。

④破骨細胞:為多核的大細胞。緊貼骨質的一側有紋狀緣,電鏡下可見皺褶緣和多種細胞器。破骨細胞有重吸收骨質的功能。

(2)細胞間質:

(3)骨板:密質骨內的骨板分為環骨板、骨單位和間骨板。

①環骨板:包括內、外環骨板。內、外環骨板之間有穿通管相通。

②骨單位(哈佛氏系統):界于內、外環骨板之間,是長骨骨干的主要結構單位,骨板圍繞中央管呈同心圓排列,中央管內有血管、神經及少量的結締組織。

③間骨板:為骨單位被吸收后的殘留部分

2、骨的發生:骨的發生有膜內成骨和軟骨內成骨兩種。

三、實驗內容

1、透明軟骨和長骨的組織結構。

四、思考題

1、比較三種軟骨的異同點。

2、試述長骨骨干的結構。

血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結構特點。

2、了解血細胞的發生。

3、重點:血液組成及各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血細胞

1、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無細胞核和細胞器,胞質中充滿血紅蛋白(參與O2或CO2的運輸)。紅細胞數目及血紅蛋白含量隨生理或病理狀態的改變而變化。

網織紅細胞:為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數量少。網織紅細胞的計數可作為衡量骨髓造血能力的一項指標。

2、白細胞:分為有粒和無粒白細胞。有粒白細胞又根據顆粒的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無粒白細胞又分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1)中性粒細胞:核形態多樣,可成桿狀或分葉狀。桿狀核的細胞較幼稚,正常成人血液中多見2~3葉核的細胞。胞質內散布著特殊顆粒和嗜天青顆粒。中性粒細胞能作變形運動,具有活躍的吞噬能力。

(2)嗜酸粒細胞:呈球形,核常分二葉。胞質內有粗大均勻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組胺酶、酸性磷酸酶、過氧化物酶等。具有變形運動、吞噬、減輕過敏反應和殺滅蟲體的作用。

(3)嗜堿粒細胞:核不規則,胞質內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堿性顆粒。顆粒內含肝素、白三烯和組胺等,功能同肥大細胞。

(4)淋巴細胞:可分為大、中、小三種淋巴細胞。小淋巴細胞數量最多,核圓,一側常凹陷,染色質呈塊狀。根據來源和功能不同又分為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等3類。

(5)單核細胞:核形態多樣,染色質呈細網狀,胞質內含嗜天青顆粒。該細胞屬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有很強的吞噬作用。

3、血小板:單個或成群存在,呈雙凸扁盤狀,無核,分為顆粒區和透明區;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二)血細胞的發生

1、骨髓造血組織的結構:由網狀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

2、血細胞發生:各種血細胞的發生大致可分為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和成熟階段;紅細胞、粒細胞系的幼稚階段又可分為早、中、晚三階段。

3、造血干細胞:是最原始的造血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潛能。

三、實驗內容

1、血涂片中的各種血細胞。

四、思考題

1、簡述血液的組成及分類。

2、為什么外科醫生為病人做手術時用紗布沾血?

肌組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骨骼肌、心肌的光、電鏡結構。

2、了解平滑肌的結構。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骨髓肌的結構特點

1、光鏡:見有橫紋的多核細胞,

2、電鏡:

①肌原纖維:由粗、細肌絲平行排列而成。

②肌節:兩條相鄰Z線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每個肌節包括1/2I帶+A帶+1/2I帶,是肌原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③肌絲分為粗肌絲和細肌絲。

④橫小管:肌膜凹陷形成,位于明暗帶交界處。

⑤三聯體:橫小管和兩側的終池構成三聯體。

(二)心肌的結構特點

1、光鏡:核位于纖維中央,可見橫紋。

2、電鏡:

①肌絲束:粗、細肌絲不形成明顯的肌原纖維,而排列成肌絲束。

②橫小管:橫小管較粗,位于Z線水平。

③肌漿網:肌漿網稀疏,縱小管和終池均不發達,多形成二聯體。

④閏盤:心肌纖維相互連接的部位,光鏡下為深染的粗線,呈階梯形。電鏡下閏盤位于Z線水平,在橫向的接觸面上有中間連接和橋粒,在縱向接觸面上有縫隙連接,此結構利于化學信息和電沖動交流,使心肌纖維能同步舒縮。

(三)平滑肌

三、實驗內容

1、觀察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切片和分離片。

四、思考題

1、比較骨骼肌纖維與心肌纖維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2、名詞解釋:肌節、橫小管、三聯體、閏盤。

神經組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神經元的分類、光、電鏡結構。

2、掌握神經膠質細胞的類型及功能。

3、掌握有髓神經纖維的結構及髓鞘形成。

4、掌握突觸分類及結構;神經末梢的類型及功能;運動終板;血腦屏障。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神經細胞的結構與分類

1、神經細胞的結構:

⑴ 一般特點: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其形態多樣,有突起;具有接受剌激,傳導神經沖動的功能。

⑵ 胞體:①光鏡:胞體形態多樣,胞質內含尼氏體,銀染法可見神經原纖維;胞膜具有接受刺激,產生及傳導興奮的能力。②電鏡:除含大量細胞器外,還含有粗面內質網和核糖體構成的尼氏體;微絲和微管構成的神經原纖維。

⑶ 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①樹突:短而粗,有分支。有接受剌激,將沖動傳向細胞體的功能。②軸突:細而長,每個神經元只有一根,末端可有分支。表面的細胞膜稱軸膜;細胞質稱軸質;由細胞體發出軸突處常呈圓錐形,稱軸丘,軸丘處無尼氏體。軸突可將神經興奮傳導至其他神經元或效應器。

2、神經元分類:

按突起的數目:多極、雙極和假單極神經元。

按功能:感覺、運動和聯絡神經元。

按釋放的神經遞質:膽堿能、胺能、肽能和氨基酸能神經元。

(二)突觸結構及分類

突觸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突觸分為化學性突觸和電突觸。

1、電突觸:即縫隙連接。

2、化學性突觸:(1)光鏡:呈扣結狀或球狀。(2)電鏡:可分為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突觸后成分。①突觸前成分:突觸前膜,內含突觸小泡、線粒體、微絲、微管等。②突觸間隙:突觸前、后膜之間的腔隙。③突觸后成分:在突觸后膜上有受體。

(三)神經膠質細胞

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

1、星形膠質細胞:

(1)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

(2)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

2、少突膠質細胞:可形成中樞神經系統髓鞘結間體。

3、小膠質細胞:有吞噬功能。

4、室管膜細胞:覆蓋于腦室和脊髓中央管內表面,有支持和保護功能。

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膠質細胞:

1、施萬細胞:又稱神經膜細胞,可形成髓鞘。

2、衛星細胞:

(四)有髓神經纖維

1、周圍神經系統的有髓神經纖維:髓鞘由施萬細胞構成;相鄰節段之間稱郎飛結,兩結之間為結間體。神經沖動的傳導為跳躍式傳導,結間體越長,傳導速度越快。

2、中樞神經系統的有髓神經纖維:髓鞘由少突膠質細胞形成。

(五)無髓神經纖維

1、外面直接由施萬細胞包裹。

2、同一水平的施萬細胞可包裹數根神經纖維,不形成髓銷,也無郎飛結。

(六)神經末梢

根據功能可分為:感覺神經末梢和運動神經未梢。

1、感覺神經末梢:

(1)游離神經末梢:分布于表皮、角膜上皮等處,能感覺冷、熱、輕觸和痛的刺激。

(2)有被囊的神經末梢:共同點是外包結締組織被囊。①觸覺小體:多分布在手指掌側皮膚真皮的乳頭層,感受觸覺。②環層小體:多分布在真皮深層、腹膜、腸系膜等處;感受壓覺和震動覺。③肌梭:分布在骨胳肌內,感受肌纖維的伸縮變化。

2、運動神經末梢:

運動終板:光鏡下分支呈爪狀與貼附的骨髓肌構成神經肌突觸。電鏡下:與化學性突觸的結構相似。

(七)血腦屏障

血液和腦組織之間存在著結構,它由連續毛細血管內皮、基膜和神經膠質細胞突起形成的膠質膜組成。

三、實驗內容

1、光鏡標本:神經元、有髓神經纖維、運動終板

2、電鏡標本:化學性突觸、運動終板

四、思考題

1、名詞解釋:尼氏體、、神經原纖維、突觸、運動終板。

2、簡述神經元的光、電鏡結構及功能。

3、簡述感覺神經末梢的結構和功能。

神經系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腦屏障的結構、功能。

2、了解大腦皮質、小腦皮質和脊髓的組織結構。

3、了解中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基本組織結構;周圍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   

主要由神經組織組成,分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前者包括腦和脊髓,后者由腦、脊神經節,腦、脊神經,自主神經節和自主神經組成。在中樞神經系統, 神經元胞體集中的部位稱灰質,突起集中的部位稱白質。

(二)大腦皮質分層   

從表面到深層一般可分6層:

1、分子層:

2、外顆粒層:

3、外錐體細胞層:

4、內顆粒層:

5、內錐體細胞層:

6、多形細胞層:

(三)小腦皮質分層   

從外到內分三層:分子層、蒲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層、顆粒層

(四)脊髓灰質的組織結構   

(五)神經節的結構   

可分腦、脊神經節和自主神經節兩大類。

(六)血-腦屏障  

位置:中樞神經系統中血液與腦實質之間的屏障結構。

結構:主要由腦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血管基膜和星行膠質細胞突起末端擴大的腳板共同構成。

功能:能阻止多種物質,如毒素、某些藥物等進入腦內,以保證腦組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同時由于細胞膜上存在許多蛋白質構成的不同類型的轉運器,能識別特定分子并轉運它們,因此,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能順利通過血-腦屏障。

三、實驗內容

1、光鏡標本:脊髓

四、思考題

1、名詞解釋:血-腦屏障

循環系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毛細血管的分類、結構特點及分布。

2、掌握中動脈、大動脈管壁結構的比較;

3、掌握心臟管壁的結構特點。

4、了解靜脈、微循環血管各段結構特點。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 中動脈

中動脈又稱肌性動脈, 管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

1、內膜:由內皮、內皮下層和內彈性膜組成;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內皮下層較薄,內彈性膜由彈性蛋白組成,較明顯。

2、中膜:由10~40層平滑肌組成。

3、外膜:與中膜厚度幾乎相等,在中膜和外膜的交界處有外彈性膜。

(二)大動脈

大動脈又稱彈性動脈, 管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

1、內膜:由內皮、內皮下層和內彈性膜組成。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內皮下層較厚,內彈性膜與中膜的彈性膜無明顯界限。

2、中膜:由40~70層彈性膜組成。

3、外膜:較薄,由結締組織組成。

(三)毛細血管

1、光鏡結構:管徑細,管壁薄。緊貼內皮細胞外可見周細胞。

2、毛細血管的分類及電鏡結構:電鏡下,毛細血管可分為連續毛細血管、有孔毛細血管和血竇。

(1)連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胞質內含許多吞飲小泡,細胞之間有緊密連接,基膜完整。它主要分布于結締組織、肌組織、中樞神經系統等處。

(2)有孔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上有窗孔,孔上有或無隔膜封閉。胞質內吞飲小泡較少,基膜完整。它主要分布于胃腸粘膜、腎血管球等處。

(3)血竇:又稱竇狀毛細血管,形狀不規則,管腔較大。內皮細胞上有或無窗孔,細胞間隙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它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等處。

(四)心臟壁的結構特點

心臟壁由心內膜、心肌膜和心外膜組成。

1、心內膜:由內皮、內皮下層和心內膜下層組成。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內皮下層為少量結締組織,心內膜下層含有束細胞。

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肌纖維大致分為內縱、中環、外斜三層。

3、心外膜:為漿膜。

(五)蒲肯野纖維

又稱束細胞,與心肌細胞相比,束細胞短而寬,肌原纖維少,線粒體和糖原豐富;細胞中央有1~2個細胞核。其功能是傳導沖動到整個心臟。

三、實驗內容

1、光鏡標本:中動脈和中靜脈,大動脈,心臟

2、電鏡圖像:有孔毛細血管,連續毛細血管,竇狀毛細血管

四、思考題

1、簡述毛細血管的分類及各類的超微結構特點。

2、簡述動脈壁、心臟壁的組織結構。  

免疫系統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免疫的概念。

2、掌握胸腺皮質、髓質的結構特點(胸腺小體、血一胸屏障)。

3、掌握淋巴結皮質的結構特點。

4、掌握脾的結構和功能。

5、重點:血-胸腺屏障,淋巴結和脾的結構。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 胸腺

1、皮質、髓質:皮質內上皮性網狀細胞相對較少,而淋巴細胞密集。髓質內上皮性網狀細胞多,而淋巴細胞少。

2、胸腺小體:散在于髓質內,由數層至十幾層扁平狀的上皮性網狀細胞圍成,小體中心細胞核退化,有時可見巨噬細胞或嗜酸性粒細胞。

3、血-胸腺屏障:血胸屏障為血液與胸腺皮質間的屏障結構。主要由以下5層組成:①皮質的毛細血管連續內皮;②內皮外完整的基板;③血管周間隙,間隙中可有巨噬細胞;④上皮性網狀細胞基板;⑤最外面包裹一層連續的上皮性網狀細胞。

(二)淋巴結

1、皮質:位于被膜下方,由淺層皮質、副皮質區及皮質淋巴竇等構成。

(1)淺層皮質:淺層皮質內含大量的淋巴小結,主要由B細胞組成。淋巴小結的生發中心可分為暗區和明區,近被膜側有小結帽。

(2)副皮質區:又稱胸腺依賴區。位于皮質、髓質交界處,主要由T細胞組成。

(3)皮質淋巴竇:包括被膜下竇和小梁周竇。

2、髓質:由髓索和髓竇組成。髓索內含B細胞、少量T細胞等。髓竇與皮質淋巴竇結構類似。

3、淋巴細胞再循環:通過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后微靜脈將周圍淋巴器官、淋巴組織和血管中的淋巴細胞聯系在一起,互相出進,這種現象稱淋巴細胞再循環。

(三)脾

脾實質由白髓、紅髓和邊緣區組成。

1、白髓:白髓分為脾小體和動脈周圍淋巴鞘。脾小體:主要含B細胞。動脈周圍淋巴鞘:由中央動脈周圍的淋巴組織構成,主要含T細胞,屬胸腺依賴區。

2、紅髓:分為脾索和脾竇。脾索為含有血細胞的索狀淋巴組織。脾竇:又稱脾血竇,腔大、不規則,竇壁由長桿狀的內皮細胞沿血竇縱軸排列構成,細胞間隙大,基膜不完整。

3、邊緣區:為白髓向紅髓移行的區域。該區具有很強的吞噬濾過作用。

(四)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來源于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具有很強的吞噬功能。

三、實驗內容

1、光鏡標本:胸腺,淋巴結,脾

2、電鏡標本: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脾血竇

四、思考題

1、比較淋巴結與脾的結構和功能異同點。

2、名詞解釋:血-胸腺屏障,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淋巴細胞再循環

皮膚和皮膚的附屬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表皮的細胞組成和角蛋白形成細胞的分層及角化過程。

2、掌握真皮的結構。

3、了解非角蛋白形成細胞。

4、了解毛發的結構、皮脂腺的結構及功能及汗腺的結構和功能。

二、教學自學指導內容

(一)皮膚

由表皮和真皮組成,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相連。

表皮:由角質形成細胞和非角質形成細胞組成。

1、角質形成細胞:在厚的表皮從上皮的基底部向游離面可分為5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1)基底層:由一層基底細胞構成,基底細胞幼稚,有活躍的增殖能力,可分化為表皮淺層細胞。

(2)棘層:位于基底層上方4~10層多邊形的棘細胞構成,可分化為顆粒層細胞。

(3)顆粒層:位于棘層上方3~5層梭形細胞構成,可繼續分化為透明層細胞。

(4)透明層:略。

(5)角質層:位于皮膚的表面,較厚,主要起保護作用。

2、非角質形成細胞:包括黑素細胞和郎格漢斯細胞等。

(1)黑素細胞:散在分布在基底細胞之間,內含黑素體,可合成黑色素,形成黑素顆粒。

(2)郎格漢斯細胞:

(二)皮膚的附屬器

三、實驗內容

1、光鏡標本:手指皮、頭皮

2、電鏡圖像: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

四、思考題

1、表皮各層細胞的結構特點及角化過程。

2、描述真皮的結構。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報名提醒

【考試時間:10月25-26日】

浙江自考服務中心

  • 微信公眾號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德江县| 麻城市| 阜阳市| 涟源市| 太湖县| 四平市| 长兴县| 宝鸡市| 仁化县| 贵阳市| 翼城县| 泸定县| 天津市| 古丈县| 壤塘县| 屯留县| 德安县| 淳化县| 定西市| 育儿| 武乡县| 铁力市| 黑龙江省| 浠水县| 霞浦县| 固始县| 章丘市| 高密市| 财经| 清水河县| 宁武县| 甘德县| 广东省| 东辽县| 黄石市| 隆德县| 大安市| 石屏县| 彭水| 凤阳县|

關注公眾號

回復“免費資料”領取復習資料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交流群

<<點擊收起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APP

APP
下載

man
聯系
微信
wxlogo
掃描
二維碼
反饋建議
反饋
建議
回到頂部
回到
頂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