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作分期及文學成就
1. 青年時期
創作抒情詩《五月之歌》、《歡會與離別》等。
2. 狂飆突進時期
歷史悲劇《葛茲》“向一個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崇敬”,體現了狂飆突進精神。
中篇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第一部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品。小說刻畫了一個時代的覺醒者和庸俗環境的反抗者的愛情悲劇。從根本上看,維特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小說出版后引起世界各國青年的爭相仿效。
《浮士德》初稿
3. 魏瑪時期
從政10年,很少寫作。
4. 意大利時期
文藝思想和觀念發生變化,失卻了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激情。創作和構思了《哀格蒙特》等三個古典主義悲劇。
5. 晚年
完成一系列哲理性很強的重要作品,主要有詩集《西東合集》、自傳《詩與真》、上下兩部《威廉·麥斯特》和《浮士德》第二部。
二、《浮士德》
1. 作品取材
《浮士德》取材于德國16世紀關于浮士德的民間傳說。在歌德以前,已有許多德國及外國作家采用過此類題材。最著名的是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戲劇家馬洛創作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歌德在總結前人創作基礎上,改變了原故事的悲劇結局,賦予浮士德傳說以全新的意義。
2. 主題內容
一幕序曲:《天上序曲》是全劇總綱,預示了全部作品的故事線索。
二個賭賽:天帝與魔鬼關于對“世界與人的看法”的打賭;魔鬼關于“浮士德是否會對生活產生滿足”的打賭。
終生追求和五幕悲劇:知識的追求和知識悲劇;感官的追求和愛情的悲劇;權勢的追求和從政的悲劇;美的追求和尋美的悲劇;事業的追求和事業的悲劇。
全劇通過浮士德的人生道路,宣傳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宣傳擺脫中世紀的愚昧狀態,克服人類內在的和外在的矛盾,創造資產階級理想王國的啟蒙思想。
3.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一種積極進取精神的代表,是一個自強不息執著探索者的形象。為了人生的真義,為了體察那短暫的至善至美的一瞬,不惜以鮮血和靈魂作抵押。在探索人生意義和理想社會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生無所息、堅韌頑強、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
浮士德身上具有人身上鮮明的兩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驅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權勢、女人和感官美等現實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節欲精進,向至善至美境界追尋。浮士德身上“靈”與“肉”、“善”與“惡”的矛盾,體現了歌德的辯證法思想,也揭示了人類自身的復雜性和真實性,反映了人類探求真理的艱巨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義在于向人們指出了一條精神凈化,為追求崇高理想而奮斗不息的偉大道路。
4. 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的辯證關系
梅非斯特主觀造惡,客觀造善,是對浮士德形象的補充。他對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過程客觀上起著推動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塵世,主觀上是想誘惑浮士德墮落,客觀上幫助他走出陰暗的書齋,投身于廣闊的社會實踐;他多次引誘浮士德作惡,客觀上卻使浮士德從錯誤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邁進;梅非斯特忠實地完成了天帝的賦予他的使命,鞭笞人們精神中的惰性,激發人們更加努力向上。
5. 藝術特色
寫實和幻想結合,以幻想為主。將天上地下、古代現實、人類魔鬼交織在一起。
用辯證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用矛盾對比的方法刻劃人物形象。
詩體、風格豐富多彩。大量運用象征比喻手法。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相關推薦
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國新聞事業史復習筆記:報刊、通訊社的國際傳播
12-312023年4月浙江自考美學原理復習資料二
11-232023年4月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串講資料第四章
02-01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復習筆記第五章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筆記:以漢語漢字為載體的文化
12-072022年浙江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第九章復習資料
10-312022年浙江自考環境心理學復習筆記第十一章
10-21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簡史復習筆記:英國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2年浙江自考《行政管理學》復習要點(22)
10-282022年浙江自考市政學復習筆記第十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09-16